從債務危機領會「吃一塹長一智」
2012年8月31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債務危機可以讓人學到很多東西。如學會如何避免犯錯誤,以及如何讓背負沉重債務負擔的國家經濟重振等等。例如1952年,年輕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外債約達300億馬克。如果當時70個債權國堅持要求德國採取強硬的緊縮政策以及全面償還債款,德國可能就不會創造後來的經濟奇跡。
1953年年初,德國的所有債權國在倫敦簽署了一份債務減免協議,同意為德國放寬支付條件,以使西德的經濟獲得喘息的機會。根據該協議,德國的債務被減免了一半,還有一部分債務免息,剩餘債務被改為長期貸款。
與此同時,該協議還為德國躍升為出口大國奠定了基礎。發展中國家減免債務聯盟(erlassjahr.de)的凱瑟(Jürgen Kaiser)說, "債權人和德方一致認為,德國絕對不能動用自己的資金儲備,而只能動用所獲得的貿易盈餘來償還債務。"
只用盈餘償還債務
當時,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只有在貿易順差的情況下才出錢還債。因此凱瑟認為, "如果現在讓希臘也採用這種辦法,並表示,只有希臘獲得貿易盈餘後,德國人才來要錢,希臘人就能夠長期促進出口,吸引大批德國遊客,直到他們填補了所有債務漏洞。"
希臘在德國購買了數十億歐元的武器。許多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對德國武器都不陌生。幾十年來,他們通過貸款向工業國家購買武器,修建水壩或者公路。當他們無力償還利息時,只需撥打一個電話給巴黎俱樂部。凱瑟說: "幾十年來,發展中國家已經學會打個電話報告所遇到的困難。"(譯者註:巴黎俱樂部是成立於1956年的國際性非正式組織,現時由全球最富裕的19個國家組成,專門為負債國和債權國提供債務安排,例如債務重組、債務寬免等事務。。)
自1956年以來,巴黎俱樂部同85個喪失債務償還能力的發展中國家簽署了400多項債務重組協議。但是對於大多數負債國家來說,像年輕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所獲得的優惠條件只能是他們的夢想。因為所有債權國始終堅持必須全部償還所有債務。直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他們才表示願意就減免部分債務進行討論。從2000年開始,他們只免除了幾個最貧窮國家的全部外債。
和希臘一樣,當時,所有負債的發展中國家也常被要求實行嚴厲的緊縮政策,導致其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現在回想起來,當年所犯的"最大錯誤是,對穩定經濟,促進生產,特別是對亞洲危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談判對手扮演多重角色
由於沒有國家破產法,缺乏一個能夠就債務問題做出決定的中立機構,因此負債國很難在談判中維護自己的利益。 希臘的談判對手比如"三架馬車"等,實際上始終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機構。而這些機構扮演著債權人、審核專家和裁定人多重角色。
因此,制定國家破產法成為發展中國家減免債務聯盟(erlassjahr.de)的主要訴求之一。 1953年,年輕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在倫敦簽署的債務減免協議已經朝著這個方向邁進了一步。為解決意見糾紛,當時還在科布連茲成立了一個由德國和主要債權國家的法官組成的一個仲裁法庭。對於如今同三駕馬車展開談判的希臘來說,這也只能是一個夢想。
作者:Andreas Becker 編譯:李京慧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