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從王錚「要爭論」說起

2012年7月24日

「毛左派」王錚發表第六封致胡錦濤和政治局的公開信,作家魯直人評論:「王錚令人尊重不在觀念在氣節」。言論表達是公民的合法權利,鄧小平「不爭論」對中國言論自由的扼殺危害無窮。

圖片來源: Reuters

北京市經濟管理幹部學院的女教師王錚,是京城最著名的挺薄人物,也是當當響的"毛左派"。7月18日,因為力挺薄熙來被關押四十天後,走出拘留所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網上公示她給中央政治局和總書記胡錦濤的第六封信,信中明確指出,"現在共產黨需要的不是改革,而是改錯。"這封長達近四千字的公開信,援引中共黨章和中共紀律檢查條例,再度高調評判薄熙來,並直言"如果薄熙來是違紀的話,那麼九個常委就是違法。"

王錚令人尊重不在觀念在氣節

王錚可以說是中國的一個奇女子,儘管她公開信的觀點和挺薄的理由很值得商榷,但是她為了捍衛自己說話的權利,不畏強權、甚至不懼犧牲,這種精神是值得贊賞的。這讓人想到了文革期間,因為反對毛澤東打倒劉少奇,不屈不撓、慷慨赴死的張志新;也讓人想到了"我不贊成你的觀點,但我堅決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那句名言。比起那些當年恨不得與薄熙來穿一條褲子,風向一變,又比川劇變臉還快的一批政客,比起那些曾到重慶去吹捧薄熙來的幾大常委,王錚這個普通百姓的個人氣節令人尊重。

鄧氏"不爭論"業已破產

十八大臨近,薄熙來已經成了中共的一個燙手的山芋。如果說薄本人在重慶唱紅是文革回潮,那麼,誰又該為全國和北京的唱紅負責?CCTV整天紅歌不絕,北京幾大公園節假日都在大張旗鼓地唱紅。在這個問題上,從左到右,各執一詞,各不相讓,是社會正常現象。鄧小平二十年前的理論發明:"不爭論",早已變成敝屣,無人理喻。中共對鄧小平南巡講話這一理論發明,至今仍舊在做自欺欺人的評價,企圖載入史冊,:"1992年春上,小平提出"不爭論"思想,不是即興之舉,而是以深遂的政治眼光告誡和提醒全黨,既要吸取歷史的沉痛教訓,又要面對現實的政情。"

中共自鄧小平南巡之後,政治、思想、理論、文化發展已經走上絕路,證明鄧小平的"不爭論"本身,就是強權政治下的一個偽命題,是封堵言論自由、鉗制輿論監督的藉口,是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是"違背科學精神"的別用名。

眾所周知,古今中外,真理是越辯越明。論辯,就像敲擊燧石,產生的是真理的火花。誠如孔老夫子所言"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六四鎮壓和鄧小平搞"不爭論"之後,擊潰了80年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洪流,十四億中國人,偌大的中華大地上,只剩下了官方一種"假大空"的聲音。而這種聲音,由於沒有論辯,沒有質疑,只是一味地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好惡來自說自話,早已經喪失了公信力。"6.30薊縣大火"死亡人數一案,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政府越是辟謠,民間越是不信,網路越是反彈。這就是"不爭論"所造成的惡果。

密室政治也走到盡頭

中共十八大年,爆發薄熙來事件,是中共高層權力更迭危機的體現。所謂改革開放三十年,但中共高層人事的"密室政治"和"黑箱操作"卻一點沒改。如康有為所講,千年來只講人事,不談制度。不但沒改,反而倒退。當年還能還敢公審"四人幫",現在敢公審薄熙來嗎?

終於站出來一個為薄熙來鳴冤叫屈的王錚,她不畏強權,公開向中共最高當局--9常委叫板論戰,這是一件好事。網上流傳地產巨鱷王石也表達心聲:"他不再是重慶市市委書記,中國大局已定,我曾想,如果他上去,我考慮移民;他沒上去,我鼓勵留學生回國創業"。王錚和王石,哪一個代表人民的心聲,他們之中,誰在推動制度改變,誰在維護中共的一黨專制就不言而喻了。

中國社會業已多元化,貧富懸殊,社會矛盾激烈,全國人民不可能聽令一個最高利益集團的支配。公開政見,表達利益,是人民越來越激烈的人權要求,壓是壓不住的。

"不爭論"這個偽命題所造成的惡果,與當年毛澤東"百家爭鳴實際上是兩家爭鳴",發動反右運動一樣,扼殺了中國的發展和進步,王錚為薄熙來辯護的論點、論據哪怕全錯,公開表達也是她個人的權利,是草民參與政治的權利,應該帶動全社會的論辯。

21日暴雨,京城頓成澤國,喪生人數竟然高達37人(數字還在看漲),多數被淹死,百姓譴責北京下水工程的嚴重缺陋。微博作者多引雨果的話: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堵塞民意,猶如阻塞下水道,也是執政者良心的喪失。等來的也會是自天而降的暴雨。

猶如王錚所言:"現在共產黨需要的不是改革,而是改錯。"因為中共如不改錯,改革永遠不會到來。


作者: 魯直人

責編: 達揚

作者簡介:魯直人,北京作家,長期供職媒體,專注於近現代史、中共黨史人物寫作。在台灣出版有專集,在大陸多家媒體開設專欄。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