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從馬克思到俾斯麥

2012年12月3日

經十八大登上前台的中共新領導層強調,將以通過較迅速的薪資增長和擴大社會保險增加內需為重要手段,使外向型經濟轉變成內需型經濟。德語媒體指出,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分析、德國俾斯麥時代的社會政策或許正成為中國實施更平衡經濟政策的參考。德新社就莫言獲本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引發的爭議採訪作家和「中國通」托默。

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星期日法蘭克福匯報》12月2日發表一篇署名文章指出,除馬克思的影子外,中國新一代領導人的思考中似乎也有著俾斯麥的影子:

「(自鄧小平的開放政策以來)中國也一直因生產過剩而傷透腦筋。為避免馬克思所預言的過量生產的後果,十九世紀的英國曾向美洲、亞洲和澳洲大量輸出剩餘勞動力。由於現今不再可能大規模移民,中國便以向世界市場輸出剩餘產品的方式替代輸出勞力。借助這一安全閥門,中國的統治者們迄今得以避免產生對共產黨人來說特別窘迫的局面,那就是,被一場革命蕩滌出局。

「當然,只有在世界市場仍有容納能力的時候,這一戰略才能行之有效。而隨著金融危機的發生,支付貿易中的高度不平衡狀態的可能性明顯減小。為了最終不至應了馬克思的預言,中國的經濟計劃者們轉而致力於加強內需。而在這方面,歷史上也有著可資參考的豐富教材。1883/84年的俾斯麥的社會立法及社會民主黨的問世開啟了歐洲勞工的解放進程。中國的新5年發展規劃強調擴建社會保障體系和提高薪資,便是順理成章之舉。」

圖片來源: Fotolia/jaskka

文章在以英德兩國為例指出資本主義的這一發展時期曾給歐洲帶來諸多困難後寫道:

「現在,人們在英國抱怨製造業衰敗,我們(指德國)則為減記因外貿出超賺得的貸款絞盡腦汁。

「中國試圖通過對重心的謹慎轉移而避免出現這兩個問題。其目標是『魔幻三角』:全民就業、價格穩定和外貿平衡。根據過去數十年的經驗,這一目標有可能達到。但是,健康的人類理性卻告訴我們:這一狀態不會長期保持。」

應允許作家不涉政治

圖片來源: John Macdougall/AFP/Getty Images

本月10日,中國作家莫言將在斯德哥爾摩接受諾貝爾文學獎。對於瑞典文學院將本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授予莫言的決定,一直存有爭議。本年度德國書業和平獎得主、中國異議作家廖亦武就指責莫言是「御用作家」,沒有資格獲獎。德國作家和「中國通」托默(Stephan Thome)在接受德新社的相關採訪中表示,莫言獲獎實至名歸:

「應該允許作家不涉政治。如果因文學成就而授獎,就不能要求當事人必須當異議人士。如果要求中國的所有藝術家都必須是異議人士,就等於是要求他們完全或基本放棄本土受眾。」

托默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無法判斷莫言是御用文人還是對政府持批評立場的作家。他承認,即使在國內,對莫言也「並非沒有爭議」,但他強調,莫言在諾獎決定公佈之後就表示,應釋放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就此而言,托默認為,瑞典文學院的頒獎決定是「一個富於勇氣的決定:它置文學於政治之上。」托默認為,莫言是一個偉大的作家:「他是一個語言犀利的敘事者,—一位有資格的候選人。」

摘編:凝煉
責編:李魚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