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中合作體校紀錄片在廣州獲獎

2009年12月30日

北京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是中國運動員成績最好的一屆,獲得金牌總數第一。很多中國運動員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艱苦的訓練,以便將來能夠成為優秀的運動員。由干超導演的記錄影片"紅跑道"記錄了上海少年體校那些期望將來獲得奧運金牌的孩子們的訓練生活。影片獲得了廣州記錄影片大會主題類大獎。

北京奧運上的中國女子體操運動員楊伊琳圖片來源: AP

鏡頭前,一些學齡前兒童正在上海體育局的體操館裡進行刻苦的訓練。教練非常嚴厲,孩子們常常被訓哭。在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前,干超導演就每天來這座體操館,拍攝這些幻想未來獲得奧運金牌的孩子們的訓練過程。

他將這部紀錄片命名為"紅跑道"。但影片所要講述的不僅僅是體育。干超導演解釋說:"這部影片反映了中國的這些孩子們如何在國家的體制中逐漸形成自己人格的過程。它其實是關於中國的教育,關於中國人的教育方法。"

漢堡的北德意志電視台為影片的製作提供了70%的資金,而導演、攝影及剪輯由中方負責。在戛納電影節上,干超導演結識了北德電視台編輯畢曼女士。對這個合作項目,雙方一拍即合。畢曼對干導稱讚有加:"干超非常聰明,並富有創造力。他是個世界人,遊走於東西方之間,是東西方文化的中介人。這是他的長處。我們的合作非常成功。我們當然首先需要互相瞭解,因為我們的觀點不同,拍攝的角度也不同。德國觀眾與中國觀眾的口味也不一樣。"

"紅跑道"有好幾種版本。德語版本的長度為60分鐘,影片的名稱為"眼淚與夢想-中國兒童體操工廠"。中文版本僅45分鐘,在奧運會舉辦期間已經上了電視。對干超來說,做好幾種版本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我們是在這個體制中長大的,所以看東西就會深一點兒。也正因為我們離它比較近,所以怎麼能夠跳出來,以比較客觀的角度把它的現狀描寫出來,盡量不抱有太多的主觀判斷,這對導演來說是比較難的。"

"紅跑道"參加12月初廣州國際紀錄片大會的版本長達70分鐘。通過角逐,該片最後獲得主題類大獎。影片展示了非常殘酷的,有時並非正確的訓練方法。

干超沒有給影片配解說詞,只讓畫面及人物來說話。對此他解釋說:"中國在奧運會上得了那麼多的金牌,說明這個體制是有效的。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許多這樣的東西,看起來不合理,但卻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但判斷它的對與不對不是我們這個片子所要做的事情。讓觀眾自己去得出結論。"

上海體育局的教練們看了這部影片後,對自己的訓練方法也提出了自我批評。干超講述道:"他們一起看。看完後再討論體操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及以後怎麼改進。這讓我很開心。這個片子播了以後還是有一些改變,起到了對社會的觸動作用。"

因此干超決定繼續製作紀錄影片。因為他與北德電視台的這次合作非常成功,雙方已經制定了下一個合作項目。

作者:Giang Chi Viet/王雪丁

責編:葉宣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