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聽眾願望是工作的準則

2013年5月2日

1953年5月3日德國之聲首次開播。60年之後這家德國對外廣播電台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德國之聲記者就此對台長貝特曼進行了採訪。

Intendant der Deutschen Welle
圖片來源: DW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之聲:您在任的12年當中以及自千禧年以來,在德國之聲有哪些令您最難忘的記憶?

貝特曼:從政治方面來說,無疑要數2001年的9/11事件及其深遠的後果。就在我上任的前幾天,現實使我認識到,德國之聲對我們的國家具有何等重要的價值,讓人們聽到德國的聲音又是多麼重要。除此之外是技術的飛速發展。它使全球的通訊發生變革。無論是媒體產品的製作和傳播還是用戶行為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德國之聲:二戰結束8年之後,德國之聲擔負起「解除痙攣」以及伴隨德國重返國際社會的使命。德國之聲開播60年後的任務是什麼?

貝特曼:無論是那時還是現在,德國之聲的任務始終是介紹我們的國家及其價值觀。2005年的德國之聲法規定,德國之聲應該將「德國作為歐洲的一個文化強國和享有自由民主的法制國家介紹給世人」。該法更新和拓展了我們的節目范疇。憑借我們多種語言的新聞報導和傳媒大學,如今我們為開展文化對話提供了一個平台,為德國人和持其他觀點的人提供了一個論壇。所以,我們也可以被稱為自由之聲和人權之聲。除此之外,我們還推動了德語語言的傳播。這也是我們的任務的一部分。

德國之聲:這對記者使命意味著什麼呢?

我們希望贏得全球範圍內的聽眾。為此我們用30種語言進行報導。法律授權和德國之聲的理念為我們的編輯部提供了工作框架。觀眾、聽眾和網民的期望始終是我們工作的準則。這是為適應技術發展和用戶行為的改變而必須不斷調整的一個進程,也是我們之所以這麼多年開設短波廣播,擴大衛星電視,很早就使用網路以及今天成為一個多媒體公司的原因。同時,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將報導內容盡可能區域化的原因。一年來,我們的六個地區性電影片道分別用英語、德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進行播出,還用其他語言為世界各地的夥伴電視台製作專題節目。社交和移動媒體理所當然地也是我們網路業務的一部分。

德國之聲:受法律制約和國家資助 - 但60年來始終進行獨立報導。德國之聲是如何在這個框架內建立起自己的可信度的?

貝特曼:作為一個受到納稅人資助的公法國際廣播電台,我們在國際訊息市場享有決定性的優勢:我們和所有國內電台一樣享有播出自由,而且受「基本法」第5條的保護。因此,我們的在法律授權和稅收資助與新聞獨立之間沒有任何矛盾。通過優秀的新聞報導,對我們的國家的客觀的介紹,德國之聲在最近幾十年來贏得了可信,訊息來源可靠的聲譽。同時,我們不斷地為那些在自己的國家受到壓制者提供發聲的機會。贏得人們的信任,這是一個國際電台的最大財富。

德國之聲:這也是德國之聲傳媒大學的課程為什麼極受歡迎的一個原因嗎?

貝特曼:50年來,我們對世界各地自由、透明的媒體系統的發展給予支持。德國聯邦經濟合作與發展部是我們最重要的合作夥伴。我們一起致力於提高發展中國家和轉型國家的新聞品質和媒體職能,其范疇不只是對記者進行培訓,而且也為媒體機構推薦經濟生存的策略,幫助弱勢群體獲取訊息。我們對許多國家電台在向公法電台轉型的過程中提供了支持,目前正在支持摩爾多瓦共和國國家電台的轉型。需求如此之大,以致我們根本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願望。現在,每年有3000媒體工作者接受我們的培訓。我們著眼於在當地以及長期的培訓。我們的「國際傳媒研究」碩士課程為我們的很多夥伴提供了額外的培訓機會。德國之聲傳媒學院是推動進國際媒體發展的知名的德國組織。

德國之聲:德國之聲從一個短波電台發展成為一個多媒體企業,這是一個時代變化的產物嗎?

貝特曼:自1953年以來,國際廣播和全球通信的條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果一家電台不能持續和靈活地應對這些挑戰,很快就會落伍。我們很早就開始了數字製作和播出。我們是德國第一個開闢網頁的公法傳媒機構。我們率先開始多媒體轉型。在我們這裡接受培訓的見習生,接受的是從攝影機、麥克風到網路線上的全套訓練。而社會網路早已是我們30個語言編輯部日常新聞工作的一部分。

採訪記者:Johannes Hoffmann  / Berthold Stevens   編譯:李京慧

貝特曼台長訪問外國電台夥伴圖片來源: DW Akademie
德國之聲傳媒大學瓜地馬拉分校圖片來源: DW Akademie
德國之聲記者在採訪圖片來源: Thomas Ecke

責編: 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