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之聲新聞 (2011年5月11日)

2011年5月11日

摘要:潘基文重申利比亞必須停火;歐盟將磋商強化制裁敘利亞;克裡下周訪問巴基斯 坦;應對中國網上審查,美國巨資開發新技術;全球糧食浪費驚人

日內瓦/斯特拉斯堡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再度要求在利比亞境內實現停火。潘基文周三(5月11日)在日內瓦表示,停火必須是立即的和可驗證的。潘基文稱,他周二晚間向利比亞總理馬赫穆迪清楚表明了這一點。他指出,利比亞武裝力量必須停止攻擊平民。另據報導,歐盟將在利比亞反對派大本營班加西設置辦公室。歐盟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周三在歐盟議會宣佈,將在班加西開設辦公室,以支持利比亞反對派。歐盟辦公室的另一使命是,協調對公民社會和醫療服務的援助。阿什頓再度強調,卡扎菲必須辭職,必須結束卡扎菲政權。

斯特拉斯堡

歐盟共同安全與外交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宣佈,歐盟本周內就將磋商進一步加強對敘利亞政權的制裁措施。阿什頓周三(5月11日)在歐盟議會上發言表示,她將竭盡全力促成歐盟對敘利亞施加盡可能大的壓力。阿什頓由此對一些歐盟議員的批評做出了反應。這些議員批評說,歐盟日前做出的對敘利亞政府13名成員的制裁決議中未包括巴希爾‧阿薩德總統。相關制裁措施本周二開始生效。歐盟議會自由黨團主席費爾霍夫施塔特指出,鑑於敘利亞當局對民眾的殘酷鎮壓,歐盟的制裁措施遠遠不夠,應受到制裁的不該是13個人,而應是數百人。

華盛頓

美國資深參議員克裡(John Kerry)下周訪問巴基斯坦,討論本拉登被擊斃後的兩國關係。克裡5月10日在華盛頓表示,他將同伊斯蘭堡政府就美國在阿博塔巴德行動的後果進行對話,將雙邊關係重新引上正常軌道。這位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指出,本拉登之死為政治解決阿富汗問題帶來了根本機會。他表示,包括對巴基斯坦政府內可能有本拉登同夥等在內的疑問,華盛頓同伊斯蘭堡之間有一系列需要討論的問題。克裡此前宣佈,將於本周末訪問阿富汗。

華盛頓

據法新社報導,美國將投入巨額資金,用於研發突破中國和伊朗等國家網路新聞封鎖的新型技術。負責人權事務的美國助理國務卿波斯納(Michael Posner)當地時間周二(510日)在華盛頓宣佈,美國將撥款1900萬歐元,開發能繞過中、伊和其他威權國家網上監控的技術系統。新技術將有能力辨認網路中在某些國家遭審查的訊息,有目標地使這些訊息突破封鎖,進入這些國家。波斯納指出,發展突破網路屏蔽技術如同貓與老鼠之間的游戲,美國的目標是,讓貓總能領先一步。人權組織記者無疆界的一名發言人對美國政府的決定表示歡迎。該組織指出,目前,中國拘押了77名網上活躍人士。中國通常限制國內網民進入那些與當局觀點不同的網頁,阻止這些網頁傳播所謂敏感內容。

羅馬 

全球每年生產的約13億噸糧食中有三分之一淪為垃圾。總部位於羅馬的世界糧農組織周三(5月11日)通報說,僅工業國家的消費者每年就平均浪費糧食2.22億噸,相當於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年生產量。該地區的年均糧食生產量約為2.3億噸。世界糧農組織的報告區分食品生產過程中的消耗和消費者的浪費,而後者以發達國家為甚。歐洲和北美的消費者平均每人每年將95公斤至115公斤的食品倒入垃圾箱,南部非洲以及南亞和東南亞的數字是6至11公斤。報告要求地區市場縮短生產同消費之間的流通環節,過剩食品應由零售商調節轉交給商業和福利組織。

巴黎

對納稅人而言,德國在賦稅領域名列工業發達國家前列。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周三(5月11日)在巴黎公佈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儘管德國國內賦稅帶來的壓力明顯減少,但因社會稅和收入稅依然很高,德國的勞動成本仍高於該組織的多數成員國。其中,帶兩個孩子的單身低收入就業者的稅賦額度佔勞動成本(毛收入加僱主的社會交存金)的29.7%,高出15.8%的OECD平均比例近14%。

伊斯坦堡

13個歐洲國家周三(5月11日)簽署了禁止對婦女使用暴力公約。歐洲委員會在簽署國外長會晤結束後作了上述宣佈。該公約旨在改善防止發生對婦女使用暴力的預防機制,其中包括嚴格對施暴者的法律追究。公約尚需13個簽字國的議會批准。各簽字國分別是土耳其、德國、奧地利、芬蘭、法國、希臘、西班牙、冰島、盧森堡、蒙特內哥羅共和國、葡萄牙、瑞典和斯洛伐克。

柏林

德國人在贊同或反對擊斃恐怖主義頭目本拉登的問題上幾乎分成兩大派。據民意研究機構「福爾薩」受《明星》周刊委託所作的一項最新民意調查結果,51%的德國公民認為,應將本拉登送上法庭;41%的德國人贊同擊斃本拉登。調查顯示,認為應該審判本拉登的德國人多為年輕人、受教育程度較高、以及綠黨、社民黨和左翼黨的支持者;聯盟黨和自民黨的選民中認同美國擊斃本拉登做法的人佔多數。根據調查結果,多數德國人不認為應對本拉登之死感到高興。71%的人指出,不能因某人的死亡而快樂。德國聯邦政府总理梅克爾曾表示,她 「對成功擊斃本拉登感到高興」。此言引發德國國內強烈反弹。梅克爾上周修正了自己的說法。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