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之聲晚間新聞(2010年2月17日)

2010年2月17日

摘要:歐巴馬可能只與達賴喇嘛舉行"不公開會晤";巴基斯坦官方證實抓獲阿富汗塔利班第二號人物;國際反集束炸彈公約今年8月1日起生效;阿富汗軍方抨擊塔利班以平民作"人肉盾牌";經合組織批評德國未完全履行開發援助承諾

華盛頓

美國總統歐巴馬本周四有可能在沒有媒體在場的情況下會晤來訪的西藏宗教領袖達賴喇嘛。達賴喇嘛的一名工作人員周二在華盛頓表示,歐巴馬和達賴喇嘛不會舉行共同記者會。在白宮的會晤計劃引起北京的強烈抗議。北京視達賴喇嘛是分裂主義分子。美國歷屆總統與達賴喇嘛的會晤按慣例均在沒有媒體在場的情況下進行。歐巴馬總統去年10月曾在訪華前取消與達賴喇嘛會晤,在國內受到廣泛批評。

伊斯蘭堡

巴基斯坦證實,阿富汗塔利班軍事頭目已被逮捕。巴基斯坦軍事當局周三宣佈,被逮捕者是毛拉‧阿卜杜爾‧戈哈尼‧巴拉達爾(Mullah Abdul Ghani Baradar),出於安全考慮,還不能透露他被抓獲的細節。據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和巴基斯坦政府官員日前表示,這名在塔利班領導層中排名第二的軍事頭目是在巴基斯坦海港城市卡拉奇落網的。俘獲巴拉達爾被認為是國際反恐鬥爭的一個重要成果。

紐約

國際反集束彈公約從今年8月1日起生效。聯合國周二在紐約宣佈,收到了布吉納法索和摩爾多瓦的"禁用集束炸彈"批准文書,從而達到了該國際公約生效所需的至少30個批准國的數量。 該公約禁止和使用集束彈。集束彈一般由飛機投擲或從地面發射,在空中散開,具有大面積殺傷性。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反集束彈公約的批準是全球裁軍的重要步驟。他呼籲全球所有國家都參加這一公約。2008年5月,104個國家簽署了國際反集束彈公約。美國、俄羅斯和中國等全球最大的軍事強國以及以色列等國家迄今拒絕簽署該公約。

喀布爾

阿富汗政府軍抨擊塔利班將平民當作人肉盾牌。參與國際聯軍和阿富汗政府軍在赫爾曼德省的"共同行動"軍事攻勢的格霍裡將軍周三指出,進攻方部隊不斷遭到來自民居的襲擊,武裝分子以民居作掩體,進行掃射,而民居內可以清楚地看到有婦女和兒童。從上周末開始,北約領導的國際阿富汗安全援助部隊協同阿富汗政府軍在該國南部地區發動2001年塔利班政權被推翻以來的最大規模軍事攻勢。美軍一名發言人稱,塔利班在其重鎮馬爾賈的抵抗減弱,但戰鬥尚未結束。國際阿富汗安全援助部隊一名發言人指出,"抵抗分子戰術運用靈活,有抵抗力,而且狡猾"。不過,他表示,取名為"共同行動"的軍事攻勢在馬爾賈地區進展順利。當地塔利班軍事指揮官在網頁上稱,馬爾賈在軍事上並不重要,北約的攻勢不過是一種宣傳手段。阿富汗北部省份昆都士省長奧馬爾周三宣佈,阿富汗政府軍和國際聯軍也計劃在北部地區發動與"共同行動"類似的軍事攻勢。

莫斯科

不顧與伊朗的核爭議,俄羅斯仍將向該國提供防空導彈。國際文傳電訊社周三援引一名武器出口監督機構的官員報導說,雖因技術問題導致交貨延期,但一旦解決了問題,就將向伊朗交付S-300防空導彈。美國和以色列要求俄羅斯放棄向伊朗提供該導彈,原因是,該導彈可用於保護伊朗核設施。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本周初在莫斯科訪問時就明確希望俄羅斯政府停止向伊朗交付該型導彈。S-300導彈具有在150公里範圍內摧毀來襲導彈的能力。

巴黎

國際經合組織批評德國未完全履行開發援助承諾。該組織周三發表一份研究報告稱,德國和其他工業發達國家要對經費上的"重要的缺口"負責。德國聯邦政府曾在2005年的八國集團蘇格蘭峰會上承諾,到2010年,將開發援助金額至少提升至144億美元,而事實上,德國只提供了113億美元。國際經合組織開發援助委員會主席多伊徹指出,德國的開發援助預算佔國家財政總預算的0.4%,而根據歐盟制定的一項分階段計劃,至2010年,對外援助資金額度應達到國家財政總預算的0.51%。多伊徹批評說,除德國外,法國、奧地利、葡萄牙、希臘和義大利等歐盟國家也都沒有完全履行開發援助承諾。國際經合組織的研究報告指出,即使考慮到全球金融經濟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發達國家提供的開發援助資金額度依然過低,其中,非洲大陸得到的援助資金比各國所許諾的總數減少一半以上,只有120億美元。

華盛頓

中斷5年後,美國恢復向敘利亞派駐大使。白宮日前宣佈,歐巴馬總統日前正式任命羅伯特‧福特擔任駐敘利亞大使。此舉是美國致力於改善與敘利亞雙邊關係的重要一步。福特目前是美國駐伊拉克副大使。此前,他曾擔任駐阿爾及利亞大使。2005年,在發生黎巴嫩總理哈裡裡被暗殺事件後,美國政府召回了駐敘利亞大使。敘利亞政府被控與刺殺哈裡裡事件有染。大馬士革迄今予以否認。

墨西哥城

美洲開發銀行估計,1月12日發生的海地大地震中可能有20萬至25萬人罹難,財產損失為80億至140億美元。美洲開發銀行周二發表一份報告指出,海地地震可能是"當代歷史上最大的自然災難",其破壞力甚至超過2004年的南亞海嘯和2008年的緬甸"納吉斯"颶風。美洲開發銀行的報告擔心,此次海地震災將帶來長期嚴重後果。報告指出,雖得到國際社會大規模援助,許多發生過嚴重自然災害的國家在10年後的人均收入仍低於災前水準的30%。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