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眼中「睡覺的中國人」
2009年6月29日41歲的哈格曼並不是專業攝影師,也不是國內某些媒體形容的"德國記者"。來自德國北部小城萊姆葛的他本是一家體育雜誌社的編輯。但他厭倦了平淡無奇的生活,於是毅然去了一家跨國公司工作,並於2002年被派到中國工作,就此開始了他同中國的不解之緣。
哈格曼先被派到北京一年,然後又去了上海。他在中國一呆就是將近7年,直到去年年底才被派往其他國家。中國的工作生活經歷,給他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記憶,而中國城市的迅速發展也讓他感到驚訝。2005年10月他曾拍過正在建的上海世紀金茂大廈,那時金茂還只有地基。短短兩年後人們就建成了492米高的金茂大廈,這讓他感到"不可思議"。
哈格曼拍攝"睡覺的中國人"主題的照片,始於2003年。某個周末他在浦東閒逛,看到街邊有個打盹的中國人,隨手給拍了下來。隨後他又拍過幾張類似的照片,當時完全是很隨意的想法。但是拍了下來以後發現效果不錯,於是他就此開始拍攝"睡覺的中國人"系列照片並一發不可收拾。他把照片給朋友們看,朋友們都很感興趣。他說:"現在朋友們給我打電話,都是先問我:你那'睡覺的中國人 '系列又有沒有新作品?然後才問我'最近過得怎麼樣啊'。"
在談到拍攝這個主題相片的動機時,哈格曼解釋說,這首先是出於自己對攝影的喜愛,同時文化差異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因為歐美人很難想像,人們怎麼能在大街上就睡著了。另外哈格曼提到,中國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引起了西方媒體的關注,德國《明鏡》、《明星》等媒體上幾乎每天都有關於中國的報導,但負面新聞居多。很多並不瞭解中國的讀者在媒體引導下相信中國發展會危及他們的工作崗位。但是,作為德國人的他並不擔心中國的發展。他說:"網站'睡覺的中國人'的問世,是要向人們展示真相。人們從媒體上讀到關於中國的文章,都充斥著恐懼,但是請看另一面:中國的文化和中國人的睡覺。他們可以用德國人想不到的姿勢入睡。"
為了不驚動睡覺者,哈格曼都是遠距離拍攝--這樣也不用徵求睡覺者的同意。他的作品80%以上都是對尋常百姓的生活寫照。這些人每天很早開始工作,勞動一整天,辛苦自然不必說,所以他們中午容易犯困打盹。哈格曼認為,"這些人構成了中國經濟,或者說中國崛起的支柱。"
哈格曼以"睡覺的中國人"為題一共拍攝了七百多張照片,目前已發到網上的共有150張左右。他最喜歡的一組照片包括一個在蹺蹺板頂端睡覺的人,一個在卡車下裝吊床睡覺的司機,以及一個平躺在長椅上、身體被中間的扶手拱成波浪形的保安。他從中文裡得到靈感,將照片分為"淺睡者"、"深睡者"和"群睡者"三類。"淺睡者"需要借助什麼東西才能睡著,"深睡者"可以在並不舒適的環境下睡著,比如站著睡覺,而很多人一起睡覺就是"群睡者"。
網站"睡覺的中國人"建立以後,受到了各方關注。巴西、義大利、法國、英國等國的報刊相繼報導了這個網站,使得"睡覺的中國人"越來越"國際化"。大概半年前,中國媒體和公眾開始關注這個網站。單是上周,哈格曼就收到了150多封來自中國的郵件,其中80%都是支持的,說做的不錯,鼓勵他繼續干。也有人批評說他在拿我們中國人取樂。不管讚揚還是批評的郵件,哈格曼都給予詳細的回答或解釋。
哈格曼拍攝照片、建設網站完全是出於自己的愛好,他得到了女友和家人的支持。由於這是純私人的網站,因此他沒有廣告商和投資商。任何人都可以瀏覽他的網站、引用他的照片。儘管他現在已經離開中國了,但他仍有幾百張照片的"庫存"足以維持明年的照片上傳。至於未來,他說:"我會告訴大家:我已經沒有照片了,現在起我將使用網友們提供的照片。然後我會在'淺睡者'、'深睡者'和'群睡者'欄目之外,開闢一個名為'網友供圖'的欄目。"
作者:趙羽中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