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如果比較國民的平均預期壽命,德國在西歐國家的排名十分靠後。根據德國聯邦人口研究所(BiB)本周公佈的一項調查,在西歐16個國家中,德國男性的預期壽命排名第15,德國女性排名14。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德國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比例較高。
這項由聯邦人口研究所和馬克斯‧普朗克人口研究所共同進行的調查發表在4月份的《歐洲流行病》期刊上。在2019年出生的人群中,西歐16個國家中,西班牙女性的預期壽命最高,為86.2歲,其次是法國女性,為85.6歲。瑞士男性以81.9歲的預期壽命排在榜首,其次是瑞典男性,為81.4歲。2019年出生的德國女性的預期壽命為83.5歲,男性為78.7歲,分別排在倒數第三和倒數第二。
研究者們根據不同的死因進行了分析,發現與排名靠前的國家相比,德國人的預期壽命尤其因心血管疾病受到影響。如果分年齡段看,50歲以上的德國男性就顯示出高於其他多數西歐國家的死亡率,而德國女性則在65歲以上年齡段才顯現出更高的死亡率。
他們干過粗活,經歷過戰爭,踏過死亡的邊緣,卻依舊成了壽星。長壽除了有基因的因素外,還有哪些秘訣?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Arco Images馮‧格斯多夫(Edelgard Huber von Gersdorff)經歷了德意志帝國、納粹德國以及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三代王朝」。2018年4月10日,作為當代德國最長壽者的她以112歲高齡在位於卡爾斯魯厄的家中與世長辭。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U. Deck馮‧格斯多夫1905年生於圖林根一個軍官家庭,年幼時曾患小兒麻痺症,但這沒有阻擋她對體育的熱愛,騎自行車成了她終生的愛好。一直到生命的最後,她每天堅持不懈地進行鍛煉。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T. Hase在已故先生的鼓勵下,馮‧格斯多夫不僅克服小兒麻痺帶來的身體上的不便,還正式註册上了大學,先主修化學,然後又轉到法學。直到退休,她一直在一家銀行從事法律工作。馮‧格斯多夫非常關心天下大事,最後不能親自讀書看報了,她就請別人為她閱讀報紙。
圖片來源: Fotolia/Africa Studio2017年8月11日,當年全世界最長壽者克里斯塔爾(Israel Kristal)以113歲的高齡與世長辭。很難想像,這名長者是一名納粹大屠殺的倖存者。1903年9月15日,猶太人克里斯塔爾生於波蘭,1944年被納粹驅趕進奧斯威辛集中營,他在那裡失去了前妻和兩個孩子。1950年定居以色列。2016年,吉尼斯世界紀錄授予他「世界最長者」稱號。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 Sultan在克里斯塔爾113歲的壽辰之日,他的家人為他慶祝了「成人禮」(Bar Mitzwa)。信仰猶太教的男孩,在13歲時,家人都會舉辦這一禮儀,慶祝少年走向成年的成熟。圖上看到的是在耶路撒冷哭牆前,以色列家庭在慶祝成人禮。
圖片來源: Imago/epd/W. Noack克里斯塔爾樂觀自信,是一名出色的甜點蛋糕師。被迫搬進波蘭羅茲市的猶太人居住區後,他再次開了一家甜食店,除了當地猶太人,德國人也來他的店裡購買甜食,正因如此,克里斯塔爾得到某種保護,也能得到做甜食用的食材。在以色列海法市定居後,克里斯塔爾重操舊業,又幹起了老本行。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B/J. Kalaene2018年4月10日,吉尼斯世界紀錄宣佈,現年112歲259天、來自日本的野中正造(Masazo Nonaka)成為「在世最年長的男性」。 野中生活在北海道,出生於1905年7月25日。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Kyodo News/M. Takei問到長壽的秘訣時,野中說,他最愛吃奶油蛋糕。對其它甜食,他也是來者不拒。吉尼斯為他頒發世界最長男性證書時,也同時帶來了一盒大蛋糕。
圖片來源: Imago/epd野中另一個愛好是泡溫泉。他曾經營一個家庭溫泉飯店,現在同家人居住在這個有著100多年歷史的溫泉飯店裡。更早的時候,野中是農民和伐木人,不折不扣的體力勞動者。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Arco Images 聯邦人口研究所的學者格裡戈裡耶夫(Pavel Grigoriev)指出,在如今的醫療條件下,大多數心血管疾病原本是可以預防的,例如通過提高人們健康飲食和增加運動的意識,以及增加早期檢查等預防行措施。德國在這一方面明顯"落後"於其他國家,應該引起憂慮和警惕。研究者推測,原因是預防方面的不足,此外診斷不夠及時也影響到治療和愈後的效果。
格裡戈裡耶夫表示,儘管德國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國家,社會對醫療衞生的高投入讓絕大部分居民也可享受較為完善的醫療服務,但在西歐國家裡國民預期壽命卻排名倒數,形成意外反差。他表示,這是一個警訊,提醒人們要考慮到醫療衞生系統可持續性。
(德新社、天主教新聞社)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