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180309 Export China

2009年3月18日

世界金融和經濟危機也對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造成影響:中國近年來持續保持兩位數經濟增長的黃金時期已告結束。中國政府也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率今年最多只能保持在8%左右。一些專家們甚至認為,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將在4%至6%之間。即便如此,這也是令歐洲人和美國人夢寐以求的數字。在危機時期,德國企業滿懷希望地遙望中國,對中國寄予厚望。

依然繁忙的上海圖片來源: DW

問題並不在於人們是否在中國經商,而是方式方法的問題。德國駐上海工商會的負責人洛特甘爾表示,如何在中國從事商業活動是德國企業目前面臨的問題,「我應該如何對待中國?將中國作為採購市場,銷售市場、還是生產基地,或者是這三者的結合?尤其在相繼出台了不同的提振經濟計劃之後,德國企業有各種可能性,參與中國的經濟增長。」

儘管世界經濟陷入危機,中國仍希望今年能實現8%的經濟增長。為此,中國政府出台了規模龐大的提振經濟計劃。北京領導人計劃擴建基礎設施、為出口商提供幫助、促進國內市場需求。自上一世紀90年代末以來,中國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出口。現在,當全球經濟蒙受打擊時期,依賴出口的經濟模式亟待改變。美國居民目前需節省開支,這也使中國經濟受到影響,因為中國產品在國外的客戶明顯減少。

中國政府將為提振經濟計劃出資折合近4700億歐元。洛特甘爾表示,德國企業也能從中獲益。至少是那些能為中國企業提供必要高科技的德國企業,「尤其是所有與基礎設施建設有關的部門,比如道路建設、機場建設、以及軌道運輸工具等等。醫療領域也是一樣,此外還有環保、能源以及環保技術等在中國都很被看好。除此之外,還包括在生產流程中節省能源消耗的所有領域。」

風力發電領域在中國一直火紅:在世界範圍內,每三個新建的風車就有一個安裝在了中國。而風力發電今後的增長前景仍然非常樂觀,因為對中國西部地區來說,風力發電的潛力極大。截至2010年,中國計劃將可再生能源比例在總供電量中提升至10%,在2015年前提高到15%。德國SSB集團的經理吉斯貝特‧舒爾澤表示,在此領域,德國企業的技術在中國尤其被看好。SSB現在在中國東部沿海城市青島為風車輪翼生產驅動裝置。

就訂單而言,舒爾澤還是非常樂觀的:「就我們獲得的訂單而言,我們非常滿意。儘管如此,我們也能感到一系列風力發電項目遲遲難以上馬的壓力。我們估計,2009年將是不穩定的一年,但我們希望,2010年將實現預期的經濟增長。」

與美國不同,中國不僅沒有巨額外債,還擁有巨大的外匯儲備。中國有能力進行投資。中國的對外投資力度也在不斷加大。於倍壽(Hans-Christian Ueberschaer)就是從中獲益者之一。於倍壽在北京有自己的事務所,還有一家咨詢公司,「中國在世界各地開闢自己的能源市場,比如從澳洲进口鐵礦、在非洲、拉美和亞洲確保自己的金屬原料供應等等。有關企業必須有能力,盡快找到自己的原材料供應渠道,在這方面,我們能為中方提供幫助。」

但中國不僅在國外投資,也同時加大了在國內的投資力度,比如在研發新產品方面。為產品研發投資越多,就越難以容忍其產品在國內被抄襲。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支持保護智慧財產權。於倍壽指出,在這一領域,取得的進步還是很有限的,「我們知道,中國有現成的保護智慧財產權的法律規定。但只限於法律文件。中國這麼大,對執法情況進行監督和檢查的機制很不健全。」

一旦保護智慧財產權的情況得到改善,也有助於為改善德中關係做出貢獻。於倍壽指出,儘管各國間存有政治歧見,但危機使各國團結在了一起,「恰恰在危機時期,共同的利益把我們連在了一起,促使我們採取共同行動,極大鞏固了我們彼此間的信任基礎。」

在銀行彼此不再借錢給對方的金融危機時期,在商業界,恢復彼此間的信任是當務之急。

作者:Nina Haase / 祝紅

責編:樂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