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企業得到了中國的援助」

2009年2月26日

由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率領的採購團來到德國,接著將前往瑞士、西班牙和英國,據說採購團為歐洲企業帶來了一百億歐元的訂單。周三,兩百多家德國企業的代表在首都柏林與近兩百名中國企業老總和數十名中國官方人士見面,簽署了價值八十億歐元的訂購合同或意向書。《世界報》和《商報》都對此作了評論。

中國商務部長和德國經濟部長:表情不太一樣圖片來源: AP

《世界報》認為,"德國企業得到了來自中國的振興經濟的援助":

"兩百多家公司想獲得價值數十億歐元的貨物、設備、機械和服務的訂單。尤其德國企業可以從中受益,為了實施國內的大型基礎建設項目,中國人特別需要技術。

"這是國際貿易的一個重要訊號。多年來中國受到批評,因為它一方面用自己的商品淹沒歐美市場,另一方面又制定許多規定,阻礙西方公司在這個龐然大國銷售自己的產品。2008年1月至10月,中國在與歐盟貿易中獲得盈餘1390億歐元。"

《商報》認為,當前德國出口額銳減,中國的訂單提升了工業界的情緒,"德國受經濟危機打擊最重的兩個領域,汽車工業和機械製造,尤其可以從中受益":

"幾周前,中國總理溫家寶訪問德國時就已宣佈這次採購之行。此後,德國工業界一片振奮的氣氛,因為北京振興經濟的千兆元計劃中,一部分將作為訂單發給外國企業,北京商務部說,歐洲最適合'向我們提供所需的裝備'。

"但是北京並非慷慨大方的遠東大叔,中國希望通過這一姿態獲取技術,因為面對經濟危機,一些歐洲企業對於向人民共和國轉讓技術一事顯然不再那麼擔心。溫家寶訪問柏林時,蒂森克虜伯公司就簽定了有關磁懸浮技術的決議。不過德國經濟亞太委員會中國事務部發言人海理廖斯認為,德國企業把技術一售而光的危險性很小,他強調說,'大多數企業知道,什麼做法會損害自己,什麼做法不會造成損失。'"

《商報》最後注意到,中國官方報刊《中國日報》以頭版頭條報導採購團赴歐洲的消息說明,中國政府十分重視這一行動發出的訊號:

"中國方面說,這一使命要重新加強中國與歐洲的關係。像上次溫家寶總理出訪歐洲時一樣,這次只有一個國家受到中國人的冷遇,這就是法國。北京以慣用的懲罰政策對法國總統薩科奇表示了不滿。去年十二月,薩科奇在任歐盟輪值主席期間會見了藏人宗教和精神領袖達賴喇嘛。"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

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