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企業研究在中國的「全球採購」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1月29日

有關中國的研討會十幾年來在德國可謂長盛不衰。但現在這個階段有了新的特點-人們開始探討與中國合作的新的領域,新的課題陸續出現。1月28日和29日兩天在科隆舉辦的名為「在中國進行全球採購」就是其中之一。德國之聲記者在第一天會後採訪了一番。

德國製造是德國的王牌之一圖片來源: dpa

在90年代初,德中經濟關係開始解凍後,中國熱一度席捲德國企業界。記者當時一年內參加了5個德國會議公司舉辦的中國研討會,研討的主要是中國的投資環境。當時中國中央和各地組織來德國招商的活動也是此起彼伏,接連不斷。直到人們有些厭倦了。與會者少了。於是人們說,跟中國的經濟關係進入了「實質性階段」。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西方的經濟持續不景氣,而中國經濟卻保持增長,中國熱再次熱遍德國企業界。於是,蟄伏已久的中國問題討論會又多了起來。與90年代初的中國研討會熱的區別主要反映在題目的選擇上。人們開始探討更細致的問題。2月,將在科隆舉辦一個關於中國媒體市場的研討會。1月,同樣在科隆,推出了這麼一個關於在中國進行「全球採購」的會議。

「全球採購」(Global Sourcing)是個時髦的詞,但這個東西並不新鮮。許多德國公司早就開始實踐了。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提出的「來料來樣加工」的概念,就是從受方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的。眾所周知,中國實際上已經成了「世界工廠」。不僅西方國家市場上大量的便宜貨來自中國,許多西方名牌產品的零配件、初級產品也是中國製造的。

會議組織者-柏林marcusevans公司的舒爾茨先生對記者說,本次會議是這個領域中國問題研討會的第一個。也就是說,人們做了好多年這件事,但還沒有機會就此交流經驗。當然,這個領域也還遠遠沒有足夠地開發。

舒爾茨先生介紹說,他這家會議公司每年舉辦很多會議,但中國問題研討會對他們來說還是第一次。跟以往一樣,這個會議題目是經過市場調查,詢問企業意見挑選出來的。與會者大多是德國知名的企業,也有遠道從瑞士和奧地利(比如著名的奧鋼聯)趕來的。他的公司對與會者之多、層次之高感到滿意。今後還要更多地組織關於中國經濟的研討會。

參加會議的企業有兩種,一是已經在中國立足多年的大企業,比如博施公司、漢莎航空公司、西門子公司、SMS德馬克公司等,他們已經在中國採購多年。這些公司派代表來參加會議,主要是為了交流經驗,把在中國的定做與採購工作做得更好。二是還缺乏中國市場經驗的德國企業,大半來自機械製造業,他們長年來堅持一切德國製造,但現在頂不住了,德國成本太高,他們可以說是被迫走上「全球採購」的道路。他們也許還沒有決定到哪裡去採購。中國雖然是眾所周知的好地方,但並不是唯一的選擇。選擇對象還有東歐,印度等。他們參加這個會議,多半是為了「比較」。


還有「德國製造」嗎?

第一天會議的主持人、來自萊比錫的「中國咨詢公司」總經理拉特女士說,最近德國企業界在熱烈地討論「歐盟製造」或「德國製造」的品牌問題。然而,前幾天的德國商報的一篇文章題目卻是:「德國製造只是外表」。文章指出,德國汽車所用的零配件74%是從國外購入的。當然也有例外,比如保時捷車堅持80%以上零配件採用德國產品。但無論如何,產品組成部分的國際化是大勢所在。德國工業的中堅之一-德國機械製造業實際上也早就頂不住了。靈活一些的已經走向了國際,尤其是走向中國。「頑固」一些的也不得不開始考慮這個問題。

舒爾茨先生透露,在會前與會下跟企業接觸時聽到一些議論,機械界的一些企業代表認為,產品品質方面,印度比中國的好。中國在供貨時間等方面也存在很多問題。當然,德國在中國的外國商會的發言人介紹的是另一方面,也就是說,中國產品的品質絕不能一概而論,有很多還是相當不錯的。

舒爾茨先生根據他跟企業的接觸說,尤其在機械工業界,有一種說法,即小產品的「國際採購」應該往東歐走,而往中國走的應該是長線的東西。拉特女士在她自己的發言裡談德國人跟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區別時也指出,兩者之間一個很大區別是,德國人談判追求的是簡短,很快有結果。而中國人談判則往往長時間沒有結果。

除了交流經驗,德國企業對在中國開展「全球採購」的框架條件自然也很感興趣,比如有關的法律問題,戰略問題,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等,這些是第一天報告的主要內容。第二天才是經驗交流。

與會的也有來自商業界的,比如格羅布斯自選商場控股公司的代表。拉特女士說,她也給與會者提出了一個問題:不要光是在中國定製初級產品或購買廉價產品,是否也可以往「跟中國企業共同在德國推出中國名牌」這個方向去想一想呢?與會者似乎對這個問題還感到有些突然。然而,這何嘗不是中國經濟界應該主動跟德國經濟界攜手去操作的下一個研討會的好題目呢?

(平心)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