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加入北約五十年,彈指一揮間
2005年5月6日對聯邦德國而言,加入北約意味著與西方結成了緊密聯盟,並在軍事上享受美國的保護。在以後的數年中,昔日的聯邦德國曾一直是北約的重要支柱之一。如今,統一後的德國已發展成為北約中最重要的成員。
北約成立於1949年,對剛剛成立的北約來說,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曾是東西集團之間的一個舉足輕重之地。無論政治上還是軍事上,聯邦德國均應融入西方大家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十年之後,法國打消了對西德重建軍隊的顧慮。五十年前的5月6日之前,當時的聯邦德國沒有自己的軍隊。在以後的數年中,它才組建了自己的軍隊。八天之後,也就是1955年5月14日,前東德成為華沙條約的締約國之一。
今年一月,德國總統科勒在訪問位於布魯塞爾的北約總部時強調了北約的重要意義。他說,「對於長期處於東西集團間的德國來說,北約從一開始就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它是歐洲和平的保障。北約的盟友、尤其是美國,給我們提供了長期援助,使我們在創建和平與自由民主機制過程中,感受到盟國的無私幫助。」
1999年兩德統一後,前東德地區也成為北約的一部份。1995年聯邦國防軍首次在前南斯拉夫參加北約的維和使命。如今,德國在北約名義下,派駐國外的士兵人數近五千,阿富汗和科索沃是兩個最重要的駐外地區。在訪問北約總部時,科勒指出:「在就參與北約駐外維和使命決定出台之前,德國曾走過了漫長的政治之路。在巴爾干和阿富汗,德國目前是駐軍人數最多的國家,並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德國是北約成員國中,派兵執行維和使命最多的國家,也是除美國之外,第二大北約會費繳納國。德國人曼夫雷德-沃爾納曾於1988年至1994年出任北約秘書長。截止伊拉克戰爭,德國一直被視為美國的忠實盟友。但是後來這一和諧關係出現了嚴重的裂痕。在今年二月北約召開的峰會上,德國總理施羅德發出呼籲要求歐洲盟國在北約決策中擁有更多的發言權。應重新展開大西洋兩岸間的對話。施羅德說:「我認為,北約和其他歐洲機構都對加強大西洋兩岸間的對話感興趣。他們希望能在決策過程中擁有更多的發言權。因為,唯有在共同作出決定的前提條件下,才能共同承擔義務。」
但美國總統卻執意強調美國在北約中的主導作用。在聯邦德國加入北約的五十年之後,北約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該機構已不必用核武器威脅自己的對手,而是在世界範圍內維護自己的共同價值觀和安全利益。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