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加入聯合國30周年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9月16日

德國政府發言人貝拉.安達周一在柏林說,德美雙方領導人在紐約聯大期間舉行會晤很有可能。媒體認為,即使這一目標不能實現,施羅德也可以稱紐約之行是成功的。因為德國加入聯合國30年成績卓然。

勞總統、安南秘書長和克萊門特部長圖片來源: AP

德國是緊隨美國和日本之後聯合國的第三大會費繳納國。而它早已不僅因為按時繳納會費而贏得尊重。1973年9月18日,當時的聯邦德國與民主德國同時被接納為聯合國成員。自此,聯邦德國在延長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禁止試驗核武器以及成立國際刑事法院等問題上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1990年10月兩德統一之後,柯爾領導的政府越來越多地向危機地區,如巴爾干和索馬利亞,派遣聯邦國防军執行任務。當時的反對黨社民黨反對聯邦軍在北約以外的地區投入軍事行動。1994年聯邦憲法法院做出裁決,在聯邦議院以簡單多數通過的情況下,允許聯邦軍在北約以外地區參與軍事行動。

在紅綠聯盟領導下,在聯合國授權下執行海外任務的聯邦軍士兵的人數越來越多。僅在阿富汗一地就有2000餘名士兵冒著生命危險駐紮在那裡。早在施羅德上任以前,聯合國在國際關係中扮演重要角色就成為聯邦政府外交政策的前提之一。

當然,還沒有哪一屆政府像施羅德政府一樣因其對聯合國的忠誠而與盟友美國鬧翻。紅綠政府與法國聯手阻止了安理會通過對伊動武的決議,柏林由此對美國新的外交政策予以抵制。美國人提出,假如他們認為美國的安全利益受到威脅,就有權隨時不經聯合國授權而發動戰爭。

鑑於伊拉克戰後的混亂局勢,華盛頓外交圈內逐漸形成這樣的認識,即有關入侵帶來的不可估量的後果的警告不無道理。因此華盛頓希望盡可能在9月23日聯大辯論開始之前形成一份新的伊拉克問題決議案,並把德國、法國等盟友拉上船。

一位西方資深外交官說:毫無疑問,德國通過在伊拉克衝突問題上的立場樹立了自己的形象。但最遲在2004年除夕之夜,所謂的形象就會失去意義,因為2004年12月31日德國將任期屆滿,不再是安理會成員。

屆時柏林將只能參加191個成員國出席的索然無味的聯合國大會。正如安南抱怨的那樣,聯大幾乎得不到重視。德國只有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才能在聯合國中長期發揮影響。正如58年前聯合國成立伊始就成為常任理事國的美國、法國、英國、俄羅斯和中國那樣。

柯爾政府曾極力追求這一目標,而紅綠聯盟則將之視為次要任務。不管怎樣,假如安理會擴大的話,德國和日本始終是發達國家中最有希望出任常任理事國的國家。只有在聯大以三分之二多數通過的情況下聯合國才能實現上述改革。為此德國需要堅持不懈,以及一個遠遠超出一屆或兩屆政府,超越政黨界線的外交政策。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