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外長在北非

2012年1月8日

德國外長韋斯特韋勒近日訪問北非。在「阿拉伯之春」革命浪潮後,展現在德國外長眼前的景象可謂是喜憂參半。而與韋斯特韋勒同行的,還有德國經濟界的代表。

Aussenminister Guido Westerwelle (FDP, M.) kommt am Sonntag (08.01.12) auf dem Flughafen Tripolis-Mitiga in Tripolis (Libyen) an. Westerwelle kam in Tripolis mit Vertretern der libyschen Uebergangsregierung zusammen. (zu dapd-Text) Foto: Thomas Trutschel/Pool/dapd
德國外長韋斯特韋勒抵達利比亞圖片來源: dapd

阿爾及利亞並沒有受到去年"阿拉伯之春"太大的衝擊。聯合新聞發布會上,當被問及滯留在阿爾及利亞境內的卡扎菲支持者的下落時,該國外長邁德勒西(Mourad Medelci)的回答簡單乾脆:"不予回答。"儘管阿爾及利亞正在推行一部新修訂的媒體法,但新聞自由一如既往地不受重視。

在阿爾及利亞作家桑薩爾(Boualem Sansal)看來,這類法律修訂無非是又生產一堆廢紙。韋斯特韋勒此行也和桑薩爾安排了會見。這位作家在3個月前被授予了德國書商頒發的和平獎。他在談及本國現狀時,口無遮攔地說:"一切都被國家掌控。"不過,在他眼裡,北非鄰國的民主化努力也沒好到哪裡去。他認為,那些不過是華麗的外表,所謂阿拉伯之春被披上了一件浪漫的外衣,伊斯蘭極端主義者事實上已經獲得了大多數民眾的支持。

某種程度上而言,阿爾及利亞是唯一沒有發生"茉莉花革命"的北非國家。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該國2001年方才結束10年內戰。2011年初,阿爾及利亞也有過示威,但與其說是為了政治民主,還不如說是為了改善物質生活條件。政府作出一些讓步之後,示威活動很快就消逝了。

而利比亞的情況則迥然不同。該國是德國外長韋斯特韋勒此行的第二站。在北非國家中,利比亞的革命最為劇烈,也最為血腥。在卡扎菲最終被推翻之前,該國經歷了數月的激戰。10月中旬,卡扎菲被反抗武裝擊斃之後,的黎波裡等城市內依然能不斷聽到槍聲,至今未絕。韋斯特韋勒訪問利比亞搭乘的是一家軍用飛機,在降落前,所有機上人員都穿上了防彈背心。

在利比亞問題上,作為外長的韋斯特韋勒受到了多方的爭議。2011年初,他與梅克爾總理共同決定在安理會的相關會議上投棄權票。而德國的重要盟友則都對國際社會軍事幹預利比亞局勢投了贊成票。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2011年6月。在此之後,韋斯特韋勒方才改弦更張。他在戰事仍在進行時,訪問了反抗武裝的大本營班加西市,並承認利比亞過渡委員會為該國的唯一合法政權。此後,德國還為利比亞籌集了數百萬歐元的人道主義救助資金,並且協助救治了1000多名傷員,還為該國戰後的武器封存與銷毀提供幫助。

韋斯特韋勒此行主要目的是促進經濟合作。與德國外長同行的則是德國經濟代表團,旨在促進德國與北非國家間,在醫藥、能源、基建領域的全面經濟合作。

此外,德國還計劃在利比亞建立一所歌德學院,以促進該國的民主建設。在邊境管制方面,利比亞新政府也希望能夠得到歐盟的援助。就目前來看,數月前德國投棄權票的陰影已經完全散去,在兩國外長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利比亞外長本‧哈亞爾(Aschur bin Chaial)說:我們要面向現在,面向未來。

綜合編譯:文山

責編:雨涵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