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學前教育水準也很糟糕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2004年7月23日

德國的中小學教育在歐盟國家中品質不高,這是自「皮薩調查報告」公佈後德國人十分痛心的一件事。最近的調查表明,德國的學前教育與歐盟其它國家相比也很糟糕。

德國幼兒園的老師圖片來源: Baby Matthiessen

學前教育指的是6歲前兒童的教育,德國在這方面投入不多,因此水準不高也就不足為奇了。在歐盟,只有德國和奧地利的學前教育老師用不著是大學畢業。截止到2002年的統計表明,全德國只有7個專項為學前教育的德國大學教授職位,而屬於冷門的日本學也畢竟還有16個教授職位。

在德國,成為學前教育老師的條件是10年中小學教育加上職高3年培訓以及一年見習。29歲的薇拉.舒爾特是科隆的一個幼兒園老師,她說:「在我們的幼教老師職業高中班,學生的成績簡直是一塌糊塗,很多人都是來自9年制的高中或是實科高中,也就是說標準很低,例如德語課的成績很差。」

1996年,歐盟委員會要求各國學前教育老師的水準至少是要文理高中畢業,但是實際上德國遠遠沒有做到。在培養學前教育老師的職業高中,有些必要的知識很少被系統地傳授,例如如何教移民家庭的兒童學德語,如何與家長談話等等。很多學前教育老師認為得到的培訓很不充分。

另外,學前教育的工作環境也非常差。根據有關工會的介紹,經常有一個28個孩子的大組平均只有1.5個老師的情況,而且一部分老師還是沒有經過培訓的「臨時替代人員」。學前教育是個很辛苦的工作,例如工作環境的噪聲就很高,幾乎所有的學前教育老師都感到力不從心。學前教育老師的收入也很低,只有小學老師的一半。

薇拉.舒爾特說:「我們的責任很大,幼兒園的時代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也非常重要,而我們得到的報酬卻與之不成比例。這是一個很累的工作,我想一個人很難一輩子都能堅持下來干這個工作。靠這點薪水很難生活,更不用說要供養孩子和汽車了。」

兒童發展的理論表明,6到8歲前的年齡階段對兒童的身心發展至關重要,是一生最集中學習知識與技能的時光,因此這一階段應該為兒童提供足夠的支持與促進。薇拉.舒爾特說:「皮薩調查報告報表後,對我們的工作要求也改變了。人們對我們的要求越來越多,期望越來越高,因此我認為學前教育老師應該至少是專科大學畢業。」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