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學生在上海:喝啤酒、吃鴨舌、上電視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4月23日

馬克.布赫繆勒今年29歲,在海德堡大學主修漢學及政治。他這樣描述他的上海生活:

上海熙熙攘攘的街頭圖片來源: AP

從海德堡邁入上海的最初,最難適應的是空間問題。到處都是人,沒有安靜的場所理清思緒。在路上,自行車與汽車搶道;在宿舍,15平米的房間非我獨享--還有一個德國室友。就這樣,已經夠算奢侈的--中國學生的房間要住6到8人。

學生宿舍裡有舍監,是保護還是監視?比方說,我用私人筆記本上網,便被認定是可疑行為。晚間時分邀約中國朋友,舍監也不請自到,無視我的個人權利。

六年前,作為歐洲人,我在上海算異類。大街上的人們指指戳戳:「老外!」如果離開都市去旅行,更會引起轟動效應。好奇的人們既看又摸,還與我合影留念。

在進口商品超市裡,我的行動成為購物指南,我的購物籃是中國人的參照版。有一次,我用一種牌子的美國香波更換另一種,為周圍至少十名婦女起了表率。後來我又改變主意,她們又忙亂不迭地奔向售貨台。

當然,這些已是陳年舊事。如今的中國人見老外已是見怪不驚了,進口商品也沒什麼稀奇。比方說,德國啤酒隨處可見,無需經營許可證。不過,菜餚還是中國的地道,美味、可口、千奇百怪--我已經吃過蛇肉、鴨舌、鳳爪,還有豬頭肉。

就因為這張西方的臉,我曾經「觸電」。在一次大學晚會上,我彈奏吉它,被人一眼相中:「不想在民族音樂節上露一手嗎?」我當真去了,故作深沉地用中文高歌一曲。音樂節被電視台轉播,面向東海岸地區的3億觀眾。

隨後不久,我還在一出肥皂劇裡混一臉熟。這出電視劇講的是清朝年間的故事,我扮演英國戈登將軍,同義和團的中國教民作戰。開播之後,我外出逛街時有了尾巴,幾個尖聲叫喊的中國女孩奮勇直追,索要我的親筆簽名。

同德國人不同,中國人辦事缺乏計劃性。幾天不朝窗外看,又起了一座高樓。中國人交朋友的速度也同樣讓人窒息,慇勤來得毫無理由。大部分中國人熱情好客,非常好奇,樂意同外國人交朋友。

後來我回到德國,朋友們必問的問題是:「喂,中國怎麼樣?」我除了「很棒」、「妙極」實在找不出其它的詞匯。

(馬克.布赫繆勒/芙茗譯)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