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學者電腦定位唐太宗陵寢

2006年8月29日

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於公元649年駕崩後安葬在西安城郊九峻山的昭陵,但其確切的墓穴位置一直是一個千古之謎。詩人杜甫曾經在一首題為《重經昭陵》的詩中寫道:「靈寢盤空曲,熊黑守翠微。再窺松柏路,還見五雲飛。」

西安一帶出土文物圖片來源: kah

日前,德國達姆施達特工業大學建築訊息學教授科布(Manfred Koob)宣佈,他手下的課題小組已經初步確定了昭陵地宮太宗墓穴的入口,為查找太宗陵寢帶來了突破性進展。

德國專家的這一重大發現純屬偶然。今年四月份,陝西省220件出土文物來德國波昂參加在國家藝術館舉辦的中德科技保護文物合作成果展,為此,科布課題組在三年前接受了一項重要的使命,即通過電腦模擬技術復原西安市外圍一群古墓群遺址,其中包括著名的秦始皇陵和昭陵。

不同於秦始皇陵,昭陵依九峻山峰,鑿山建陵,開創了唐代封建帝王依山為陵的先例。據記載,貞觀十年文德皇後臨死時曾留下遺囑,「請因山而葬,不需起墳」。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利用山嶽的雄偉地勢和防止盜掘。

昭陵工程是由唐代著名工藝家閻立德、閻立本兩兄弟精心設計的。其平面佈局既不同於秦漢以來的座西向東,也不是南北朝時期「潛葬」之制,而是仿照唐長安城的建制設計的。陵墓的外面又建造了華麗的宮殿。根據宋敏求《長安志圖》記載:「以九峻山山峰下的寢宮為中心點,四周回繞牆垣,四隅建立樓閣,北為玄武門,南為朱雀門,周圍12裡」。

在中國同事的配合下,科布課題組花費了近三年時間,輸入大量地圖資料、相關數據及考古發現。隨著訊息的日益積累,屏幕上的昭陵地貌和建築結構也漸漸成形。建築師們發現,若將昭陵外牆的南朱雀門和北玄武門用直線連接,該線和九峻山主峰軸線恰好正交,而幾年前發掘到的埋葬公主的山洞墓穴,正處於該交點上方,距山頂垂直距離五十米。

科布教授認為,中國古代萬人之上的天子不會選擇死後安身在女子之下,於是把找尋墓穴的範圍縮小到主峰正下方五十米的範圍內。中國古書中關於盜墓人的記載又給課題組提供了額外線索:山中有230米長的地下通道直通墓穴,而從昭陵南殿有棧道直通墓穴入口。在用電腦還原了這兩個細節後,專家們大致推測出墓穴的入口,經過當地工作人員的考證,在推測的入口一帶果然發現了打過木樁後留下的地洞。是否這裡真是太宗寢陵入口,要等到破土挖掘後才能完全確認。

達姆施達特工大開發的這一套藉助電腦復原古建築建模的方法,已在考古界引起極大興趣,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館打算在近期內展出這一技術。課題組計劃十月份親赴西安,幫助探測那一帶的其它地下瑰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