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工業界首次公開呼籲強化制裁俄羅斯

2014年7月28日

在烏克蘭危機中一直持保守態度的德國經濟界頂尖組織首次主動發出經濟制裁俄羅斯呼聲,以抗議莫斯科的威權主義反歐洲傾向。

BDI Logo

(德國之聲中文網)儘管預期出現對本國經濟的負面影響,作為俄羅斯最大貿易夥伴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經濟界首次明確贊同強化制裁該國。

政治考量為重

德國工業聯合會(BDI)主席格裡洛(Ulrich Grillo)在周一(7月28日)一期的德國《商報》上撰文表示,德國工業界認為,俄羅斯政府必須為其在烏克蘭危機中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他指出,歐盟所擬議中的強化對俄制裁將使德國企業直接受到嚴重影響,但鑑於俄羅斯政府與歐洲價值觀背道而馳的威權主義傾向,人們必須作出強硬反應,不能對此無動於衷,德國經濟界願意承擔風險,現在首先要考慮的是政治,而非經濟利益。

德國工業聯合會主席格裡洛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格裡洛在文章中寫道,雖然採取更嚴峻制裁會重創歐盟景氣發展、德國出口業和單個企業,但作為對俄政府的壓力手段,它們是必要的。他指出,迄今的制裁措施已對德國經濟產生了影響,強化制裁還將帶來更嚴重後果,但是,如果在歐洲,國際法和法治基本原則復歸有效,則將足以平衡德國和歐盟預期將遭受的經濟損失。他強調,有最終發言權的不應是強者的權力,而應是強大的法權。

作為歐盟最大經濟體的德國同時也是俄羅斯在歐洲的最大貿易夥伴。2013年,德國對俄商品出口360億歐元,佔歐盟對俄出口商品總量的35%;德俄雙邊貿易總額為765億歐元;在俄德國企業目前約為6200家;德國國內約有35萬個就業機會直接與德俄貿易有關;德國對俄直接投資額目前約為200億歐元。與此相應,德國經濟界始終期待歐盟—俄羅斯雙邊關係進一步強化,致力於建立起介於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共同經濟區。為此,德國經濟界一直致力於同俄羅斯達成自貿協定,實施雙邊互免簽證,以期進一步密切雙邊經濟關係。

2013年德俄經濟峰會圖片來源: DW/R.Goncharenko

放棄躊躇立場

烏克蘭危機發生數月來,德國經濟界,尤其是也代表了在俄德國企業的東方委員會,迄今在是否應制裁俄羅斯問題上取保守態度,警告強化制裁將給德國和歐盟經濟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不過,隨著烏克蘭危機的加劇,尤其是馬航客機在烏克蘭東部地區疑遭擊落墜毀事件發生以來,德國經濟界的立場明顯由軟轉強,由躊躇轉向明確。

作為對俄羅斯政府在烏克蘭危機上採取在西方眼裡不負責任的態度,繼美國之後,歐盟將首次對俄實施經濟制裁。歐盟成員國外長在日前舉行的會議上通過一攬子制裁措施計劃,並初步決定從本周二起生效,新一輪制裁將首次涵蓋俄羅斯的所有經濟門類。歐盟理事會常任主席范龍佩已致函全部28個成員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請求他們盡快親自予以批准。據布魯塞爾歐盟總部外交官稱,此舉是為抓緊時間,不必再度召開成員國峰會。歐盟成員國大使今天下午將就下一輪制裁舉行磋商。

歐盟對俄實施經濟制裁的目的是,迫使莫斯科放棄對東烏克蘭分離主義勢力的支持。

在俄羅斯的一家德國大眾汽車廠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今天在莫斯科舉行的一次記者會上稱,俄羅斯不會對歐美的制裁作「以眼還眼」式的報復。他稱,俄方將謹慎處理新情況,雖然普丁總統已表示,俄方不會對制裁措施坐視不理,但是,「落入歇斯底里,用你打我一下,我還擊一下的方式作出回應,這與一個大國的身份不相符」。

國際專家調查小組

另據報導,國際調查員周一再度試圖進入烏克蘭東部地區馬航客機墜毀現場。據法新社一名記者報導,由澳洲和荷蘭的專家以及歐安組織的代表組成的專家小組今天由其下榻的分離主義勢力重鎮頓涅茨克驅車前往墜機地區。

昨天,該專家小組因墜機地區持續發生武裝衝突、危及個人生命而不得不放棄前往。來訪的澳洲外长畢肖普當天在烏克蘭首都基輔強調,澳洲政府不會採取採取任何可能使調查人員個人生命受到威脅的步驟。

本月17日,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17航班一架波音777客機在從阿姆斯特丹飛往吉隆坡途中突然墜毀,機上298人全部遇難,其中有193名荷蘭人和28名澳洲公民。基輔當局和西方國家指控親俄分離主義武裝用俄制地空導彈擊落了該客機。莫斯科和烏克蘭親俄勢力則指控基輔當局要承擔責任。

東烏克蘭頓涅茨克親俄民兵不缺俄制重武器(2014.7.27)圖片來源: BULENT KILIC/AFP/Getty Images

墜機「黑盒子」目前已送交法國有關機構。人們期待檢查結果會有助於澄清墜機悲劇背景。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今天舉行的記者會上明確要求對馬航客機墜毀事件的調查應由聯合國主持。他稱,「聯合國安理會應作出相關決議」。

來源:路透社/德新社/法新社 編譯:凝煉

責編:謝菲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