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像「德國趨勢」(Deutschlandtrend)這樣的民意調查對各政黨來說,時而受到歡呼,但有時卻不受歡迎,尤其在競選期間。糟糕的數據會打擊士氣,引發質疑:競選戰略是否正確?我們是否派出了最優秀的候選人?好的數據則往往被解讀為走上了正確的道路。然而,民意調查始終只是瞬間的快照,風向可能迅速轉變。
左翼黨的情緒最近大起大落,經歷了過山車:2024年12月中旬,他們在「德國趨勢」中的支持率僅為3%,遠低於進入聯邦議院的5%的門檻。兩個月後的今天,他們的支持率竟然翻倍至6%。因此,在2月23日聯邦議院選舉之前的最後一周裡,許多跡象表明,左翼黨有望以議會黨團的規模重返新的議會。
2025年德國聯邦議院大選各黨都推出了哪些候選人?
德國聯邦議院大選即將在2月23日舉行,各主要政黨都已正式推出各自的聯邦總理候選人。這些候選人的經歷和理念各有不同,在本次大選中擔負的使命也多有差別。在民調聲望最高的基民盟力爭執政的同時,小黨左翼黨則為保全在聯邦議院的席次而苦苦掙扎。
圖片來源: Hauke-Christian Dittrich/dpa基民盟總理候選人:弗里德里希‧梅爾茨(Friedrich Merz)
現在69歲的弗里德里希‧梅爾茨(Friedrich Merz)被基民盟(CDU)推舉出任2025年德國聯邦議院大選的總理候選人。律師出身的梅爾茨曾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擔任過歐洲議會議員。之後他一度在社民黨總理施羅德任期內擔任聯邦議院反對黨領袖。2009年夏天,梅爾茨宣佈退出政壇,此後在私營部門工作了近10年的時間。2018年開始,梅爾茨重新競選基民盟主席一職並且終於在2022年重新當選聯邦議會黨團主席。今年9月,早在紅綠燈政府解體之前,基民盟和基社盟(CSU)就下屆聯邦議院大選候選人選一事達成一致——梅爾茨將代表聯盟黨參選。聯盟黨在競選綱領中提出,逐步將企業稅降至25%,同時降低個人所得稅。按照最新的民調結果,聯盟黨在選民中的支持率最高,達到30%。
圖片來源: Ruffer/Caro/picture alliance社民黨總理候選人:歐拉夫‧肖爾茨(Olaf Scholz)
現年66歲的肖爾茨於1998年首次代表社民黨當選聯邦議院議員。2007年至2009年,他在梅克爾第一任期內擔任聯邦勞工部長,之後調任漢堡,並於2011年當選為漢堡市長(級別相當於州長)。2017年大選後,肖爾茨返回柏林,並在梅克爾的第四個任期內擔任財政部長和副總理。2020年,社民黨提名他為2021年大選的總理候選人。次年12月肖爾茨成為德國歷史上第四位社民黨總理。肖爾茨在社民黨黨內的職務並非沒有爭議,而且他的民調支持率也一路走低。黨內要求聯邦國防部長皮斯托裡烏斯參選2025年聯邦議院大選的呼聲一度相當高。在皮斯托裡烏斯明確表達拒絕提名之後,去年11月社民黨正式提名肖爾茨為聯邦選舉候選人。社民黨在競選綱領中提出,希望通過優惠稅率激勵和促進企業投資,並改革債務剎車機制、籌措百億歐元資金,投入到亟待改善的基礎設施等領域。
圖片來源: Michael Kappeler/dpa/picture alliance
綠黨總理候選人:羅伯特‧哈貝克(Robert Habeck)
出生於呂貝克的哈貝克擁有文學博士學位。2009年,哈貝克正式走入政壇,他代表綠黨首次當選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議會議員。在此之前,他作為業餘作家寫過很多童書並翻譯過多本英文詩集。2012年至2017年,他在石荷州擔任副州長兼能源轉型部長等職務。2018年,綠黨選舉他和貝爾博克共同擔任綠黨聯合主席。2021年聯邦議院選舉中,哈貝克在肖爾茨政府中出任經濟部長。去年年底,德國紅綠燈政府解體之後,哈貝克在社交平台X上公佈的一段影片中表達自己的參選意願。他表示,貢獻自己的經驗、實力和責任,如果選民願意,他也可以「出任總理」。在紅綠燈聯合執政期間,綠黨經常受到批評,被指責其雄心勃勃的氣候保護計劃讓民眾難以承受。在新的競選綱領中,綠黨提出改革債務剎車機制,支持對電動汽車提供補貼,提出設立旨在確保養老金體系穩定的「公民基金」。此外綠黨還提議徵收「億萬富翁稅」。目前綠黨在民調支持率中排名第四(13%)。
圖片來源: Florian Wiegand/Eibner-Pressefoto/picture alliance自民黨總理候選人:克里斯蒂安‧林德內爾(Christian Lindner)
林德內爾在16歲的時候就加入了自民黨。讀書期間他就創辦了一家廣告公司。後來他成為一家管理咨詢公司和一家軟體公司的創始人之一。2000年,21歲的他成為北威州議會最年輕的議員。2009年,他當選德國聯邦議院議員。2013年自民黨在聯邦議院選舉中慘敗出局,同年林德內爾接任黨主席,並在2017年大選中帶領自民黨重返聯邦議院。這一年,自民黨拒絕了聯盟黨和綠黨聯合執政的組閣談判。當時林德內爾說,與其錯誤地領導國家,不如不領導國家。不過2021年的大選後,自民黨與社民黨、綠黨聯合組成了紅綠燈政府。林德內爾出任財長。不過執政聯盟內的矛盾越來越多,爭執越來越激化。圍繞著供暖法、公民津貼、債務制動、難民移民這些議題的激辯變得越來越頻繁。川普赢得選舉的當天,聯邦總理肖爾茨將失去「合作信任基礎」的自民黨籍的財政部長林德納解職。目前自民黨的民調支持率僅有4%。
圖片來源: Bernd Weißbrod/dpa/picture-alliance選項黨總理候選人:愛麗絲‧魏德爾(Alice Weidel)
45歲的魏德爾讀大學的時候主修經濟和工商管理。工作後,她曾在高盛資產管理公司擔任分析師,此後又在中國銀行工作過。她擁有在中國工作生活的經驗並會講一些普通話。她的博士論文是關於中國退休金制度未來。2013年10月,魏德爾加入德國另類選擇黨。她自稱最初加入選項黨是被該黨反對歐元的立場而吸引。魏德爾在黨內晉升得很快。2017年,她就在聯邦選舉中成為德國另類選擇黨的頭號候選人,並在選舉後與高蘭德一起擔任議會黨團領袖。上周末,在選項黨黨代會上,魏德爾被正式提名2025年聯邦大選選項黨總理候選人。數天前,魏德爾在X上與擁有該社群網站平台的美國億萬富翁馬斯克進行了一場備受爭議的對話。馬斯克在對話中兩次聲稱選項黨是「唯一能拯救德國的政黨」。魏德爾在對話中稱希特勒不是「右翼」,而是一名共產主義者,引起一片嘩然。目前選項黨在民調中的支持率僅次於基民盟,為22%。
圖片來源: Revierfoto/IMAGOBSW總理候選人:莎拉‧瓦根克內希特(Sahra Wagenknecht)
瓦根克內希特出生於東德時期的耶拿。1989年初,她加入長期統治東德的「德國統一社會黨」。在柏林牆倒塌後,德國統一社會黨改組為民主社會主義黨。該黨在2007年與勞動和社會公正—選舉替代合並為左翼黨。2009年,瓦根克內希特作為左翼黨候選人當選德國聯邦議院議員。此後她還出任過左翼黨黨主席。2023年,瓦根克內希特宣佈退出左翼黨。2024年年初,她宣佈成立新黨派「莎拉‧瓦根克內希特聯盟」(BSW)。這一新成立的小黨去年夏天在歐洲議會大選中表現驚人,斬獲6.2%的支持票,超過當時德國聯合執政黨自民黨(5.2%),更超過在野黨左翼黨(2.7%)。雖然瓦根克內希特拒絕和極右翼政黨選項黨合作,但是在對俄政策問題上,她領導的黨派和選項黨主張相似。BSW公開反對向烏克蘭輸出武器,也反對制裁俄羅斯。該黨主張應找到解決衝突的外交方案。這種觀點在東德很流行。根據目前的民調,BSW在選民中的支持率在4%到8%之間。
圖片來源: Hannes P Albert/dpa/picture alliance左翼黨推出聯合候選人:海蒂‧萊希尼克(Heidi Reichinek)和揚‧范安肯(Jan van Aken)
37歲的萊希尼克在大學研究中東文化和政治學,2017年至2019年她擔任下薩克森州左翼青年團體的發言人,開始了自己的左翼政治生涯。2021年,萊希尼克進入聯邦議院。自去年2月起,她一直擔任左翼黨議會黨團主席。63歲的范安肯擁有生物學博士學位,他以參與西德環境與和平運動起家,曾擔任綠色和平組織的基因工程專家和聯合國的生物武器檢查員。2009年至2017年,范安肯擔任聯邦議員期間以武器出口批評者的身份而聞名。目前他是左翼黨的聯合黨首。一段時間,左翼黨經歷了嚴重的內部四分五裂。瓦根克內希特的出走給該黨造成重創。在民調中,左翼黨已經有相當長的時間支持率一直低於5%,因此能否留在聯邦議院是本次大選中左翼黨需要面對的最主要問題。
圖片來源: Fabian Sommer/dpa/picture alliance 年輕的首席候選人成了網紅
在2024年歐洲議會選舉以及接下來三場州議會選舉慘遭挫敗之後,幾乎沒有人預料到現在出現的情況。但是,萊希內克(Heidi Reichinnek)是極少數相信這一點的人。她是左翼黨在聯邦議院選舉中的兩名首席候選人之一,與自2024年10月起擔任黨主席的范‧阿肯(Jan van Aken)並肩作戰。
這位36歲的候選人表現了左翼黨一直以來所缺乏的許多特質:旺盛的活力、進取心和樂觀精神。將羅莎‧盧森堡頭像紋身在小臂上的萊希內克,其最重要的標誌,是她在社群網站上堪稱網紅的活躍表現。她在「X」平台上有超過4萬名粉絲,在TikTok上甚至擁有超過50萬粉絲。她頻繁發帖,通過這些帖子,她尤其吸引了年輕觀眾,在他們眼中,不久前的左翼黨還是被視為一個沉悶、無聊的老人政黨。
左翼黨的低谷
為了改變左翼黨這一糟糕的公眾形象,萊希內克很早就決定通過社媒平台發起攻勢。2024年3月,她向當時尚對左翼黨懷有興趣的少數記者宣佈了她的計劃,而此前不久,左翼黨前聯邦議院黨團主席瓦根克內希特(Sahra Wagenknecht)帶領的一群人分裂出去,成立了以她名字命名的聯盟(BSW)。
那時的左翼黨已被視為昔日黃花。2024年6月歐洲議會選舉的糟糕戰績(2.7%)只是敗落過程的開始,9月和10月,該黨在薩克森、圖林根和布蘭登堡三個州的選舉中接連失利。當時的黨主席維斯勒(Janine Wissler)和席爾德萬(Martin Schirdewan)宣佈辭職。誰能阻止這一前所未有的下滑趨勢?該採用什麼戰略?沒有人能提出一個完整的應對計劃。
左翼黨兩名黨主席之一的范‧阿肯(Jan van Aken)圖片來源: DW 觸及年輕人的神經
目前左翼黨在民調中突如其來的上升氣勢有可能改變該黨的命運。導致這一轉變的關鍵因素包括人事和戰略上的更新,以及一些不可預見的事件。「紅綠燈」政府的破裂為左翼黨提供了重塑的機會,在競選中,他們通過底層老百姓關心的日常生活議題,如住房短缺和貧困問題,觸及了許多德國人的痛點。
這些問題尤其對年輕人的影響最大。他們的學校破舊,大學課堂擁擠,不斷上漲的租金,讓他們租一個單間都很困難,更別提租一套公寓。氣候變化和戰爭進一步加劇了他們的焦慮,而左翼黨提出的政策核心似乎正合時宜:制定租金上限、提高最低薪水、徵收財富稅。
因此,像萊希內克這樣的年輕政治家在TikTok和其他平台上為這些政策大聲疾呼,立即引發共鳴。最近,德國聯邦青年聯盟組織的「U18聯邦議院選舉」的「試投票」中,左翼黨以近21%的支持率超過其它黨派獲勝,大約16.6萬名兒童和青少年參與了這次「試投票」。雖然這一群體尚未達到投票年齡,但其結果具有參考價值,令人思考。
今年以來左翼黨迎來2萬名新黨員
這意味著一個更傾向於左翼的時代正在壯大?答案最早要等到這些年輕人首次在真正投票時才能揭曉,「U18聯邦議院選舉」和所有民意調查一樣,只是瞬間的快照。
競選標語牌:「我們關心所有的家庭」圖片來源: Franz Feiner/Eibner-Pressefoto/picture alliance 自然,左翼黨對此感到興奮,聯邦執行董事埃林(Janis Ehling)對這一結果評論道:「左翼黨不僅是當下的政黨,也是未來的政黨。」
不僅民調顯示左翼黨的支持率上升,該黨的黨員人數也正經歷前所未有激增。在今年1月舉行的選舉特別黨代會之後,有超過2萬人入黨,黨員總數達到8.1萬人,創下歷史新高。新黨員平均年齡為28歲,這讓左翼黨的平均年齡降至43歲。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