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巨富第81-90人的發家路(下)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10月1日

在德國巨富第86-90人這個系列裡,我們將認識:塑料製品的家族,結婚進入零售集團KarstadtQuelle主人行列的主,酒、飲料(如Granini)的生產者家族,面臨困境的保險公司主格林,潔具大家高儀的家族。

嘉士達客萬樂總裁烏爾班-走向貿易與服務康采恩圖片來源: AP

第八十六名:華格納家庭(塑料業的倖存者-從三人企業走向世界)

塑料製品-這個行業跟紡織業、鋼鐵業等傳統行業的情況差不多,在德國日益縮小。但每個這樣的行業都會有若干倖存者。雷豪集團就是塑料行業中德國的倖存者之一。不僅是倖存,這個企業是從3名員工發展成國際集團的。企業主華格納(Wagner)家族2002年的財產額為8億歐元,2003年更增至9億。

雷豪是巴伐利亞州北部所謂上法蘭克地區的一個小城市,只有11000個居民。1948年,赫爾穆特.華格納在這裡建廠,一台機器,三名員工。今年赫爾穆特77歲。也就是說,開廠那年,他還是個20剛出頭的小夥子。

今天,這家當年的三人企業在全世界擁有15000名員工,在德國就有5000人。不過,這家大企業早已離開了這個小鎮,總部於70年代遷入了瑞士。當時說的理由是擔心家鄉陷入左的泥潭。不過,小鎮裡仍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這個企業的工廠裡幹活,其中1800人是管理人員,白領。華格納們對家鄉人的優厚由此可見一斑。

雷豪集團的生存之道在於它的高科技。這個集團為汽車工業生產零配件,如SL級別賓士車的門架,甚至底座。這些塑料實質體的牢固性絲毫不亞於金屬製品,這是其它企業短時間內無法追趕的。雷豪為河底隧道提供所有塑料管道;雷豪的軟管連接著心臟病人,啤酒桶,許多足球場的草坪暖氣。2001年,集團營業額達約10億歐元。它在全世界擁有42家工廠。

2000年,老赫爾穆特終於服了老,把公司交給了兒子。約普斯特.華格納今年44歲。他的基本思想:給公司以現代的面目。

董事會成員布爾格爾對德國經理雜誌說,華格納家族最重要的經營哲學是:「顧客第一」。第二條原則是:明確地以艾哈德市場經濟理論為準則,把企業經營與對員工的高度負責結合起來。

雷豪的學徒全部都被企業吸收為正式員工。許多員工一輩子都給了雷豪。布爾格爾說:「誰進入雷豪,誰就應該跟企業原則保持一致。」

企業原則還包括「獨立性」,而且這一條還是最高原則之一。企業堅持獨立於大客戶和銀行的意志,投資主要用的是自己的備用資金;企業主甚至不參加德國僱主聯合會;企業不按同行業的薪水率支付薪水,而是自己搞自己的一套:基本薪水加效率薪水(相當於中國說的獎金)。這筆效率薪水按一個三級評估體系來確定。德國幾乎每個企業都有一個由員工和僱主共同構成的「企業委員會」。1992年,雷豪在弗希特望根的工廠裡,有些人也曾試過建立這麼一個委員會,結果失敗了。反對此舉的不是老闆,而是員工。

企業的車間裡大面積地寫著這樣的口號:「零錯誤」,「做就要做對」。產品品質是這家企業的最高工作道德。每個雷豪的員工都知道,他們代表的是「德國製造」。

德國經濟不景氣,但雷豪的日子並不難過,老闆華格納的財產額不降反升證明了這一點。雷豪的今天顯然與雷豪那一整套獨特的企業哲學是分不開的。

第八十七名:德迪家庭(零售業集團嘉士達-客萬樂的兩代女婿)

Mit einer vollen Einkaufstuete verlaesste eine Kundin am Dienstag, 20. November 2001, das Karstadtkaufhaus auf der Frankfurter Zeil. In den ersten neun Monaten steigert der KarstadtQuelle Konzern seinen Umsatz um 3,8 Prozent auf 11, 1 Milliarden Euro. Nach den Terrorannschlaegen von New York leidet Europas groesster Handelskonzern unter der Konsumflaute und der Umsatz wird voraussichtlich um vier statt erhofften sieben Prozent wachsen. (AP Photo/Bernd Kammerer) --zu APD7411--圖片來源: AP

嘉士達-客萬樂(KarstadtQuelle)是德國最大零售集團之一,是嘉士達與客萬樂的兩合一。客萬樂(Quelle)在香港則叫廣利洋行,是德國最大的郵購企業之一。前些年也在中國開辦郵購業務。而嘉士達是大型連鎖商場。

故事其實非常的簡單:平凡的騎士嫁給了白雪公主,於是成了王子、駙馬;另一個平凡的騎士又嫁給了平凡的騎士和白雪公主共育的公主,於是成了下一代的王子、駙馬。這就是德迪(Dedi)家庭及裡德爾(Riedel)家庭的故事。

第一個白雪公主是施卡但茨家族的成員,古斯塔夫.施卡但茨的女兒。施卡但茨家族是客萬樂(廣利)郵購零售集團的創建者和所有者。其中一名「公主」-瑪德蕾納.施卡但茨今年還在德國巨富中排名第46。「嫁」給這第一個白雪公主的是今年84歲的漢斯.德迪。漢斯後來就成了客萬樂的總裁。當然,這顯然與他個人的聰明智慧是分不開的。

第二個白雪公主是漢斯的女兒。第二個騎士叫因果.裡德爾。他跟他的岳父一樣,婚後進入了客萬樂集團。今天,德迪家庭和裡德爾家庭共擁有嘉士達-客萬樂集團12.2%的股份。德迪家族的財產額今年為8.5億歐元。去年不詳。

嘉士達-客萬樂集團的歷史是德國近現代零售業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涉及後來合並或被吃掉的好幾個集團,如嘉士達、赫爾梯、客萬樂,所以聽上去比較零亂:
1981年,魯道夫.卡爾斯塔特(人名還是按原文譯成「卡爾斯塔特」為好,譯成「嘉士達」實在不倫不類)德國東部的威斯瑪建立他的第一家「布與服裝店」;
1982年,奧斯卡.梯茨用他叔叔赫爾曼.梯茨的資金在東部的格拉建立了一家所謂「赫爾曼.梯爾茨線、鈕扣、白色與毛商品店」。這就是後來德國著名的大型連鎖商場赫爾梯的前身。「赫爾梯」是赫爾曼.梯茨兩個詞的結合;
1885年,台奧多夫.阿爾特霍夫在今天北威州的杜爾門接管了他媽媽的「日用、毛與白色商品店」;
1896年,格拉的赫爾曼.梯爾茨商店改成了「赫爾曼.梯爾茨商場」;
1920年,卡爾斯塔特在威斯瑪的商店改成了「魯道夫.嘉士達股份公司」。同年,嘉士達吞併了阿爾特霍夫的商場;
1923年,施卡但茨博士在費爾特建立了「古士塔夫.施卡但茨日用品商店」;
1927年,施卡但茨建立了「客萬樂郵購公司」;
1948年,約瑟夫.內克爾曼建立了內克爾曼(Neckermann)紡織品兩合公司;
1950年,內克爾曼郵購兩合公司建立;
1977年,嘉士達買下了當時已經名聲很大的內克爾曼郵購股份公司的多數股(51.2%);
1984年,由於嘉士達此時已經擁有內克爾曼95%以上的股份,內克爾曼徹底歸屬嘉士達;
1994年,嘉士達買下了德國最著名的商場集團赫爾梯100%的股份;
1995年,客萬樂在統一後德國東部的萊比錫開出了世界上最現代化的郵購中心;
1997年,嘉士達跟漢莎航空公司共同建立了C&N旅遊股份公司,各佔50%股份;
1999年大概是這個集團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年。1月1日,赫爾梯商場集團徹底消失,所有赫爾梯商場改名為嘉士達。同年,客萬樂改制為股份公司。同年,嘉士達與客萬樂合並,名為嘉士達-客萬樂股份公司。

如今,嘉士達-客萬樂股份公司在德國零售業裡可以說是麥德隆集團唯一有資格的競爭對手(不包括阿爾迪等超市集團)。按該集團自己的說法,它是歐洲最大的商場與郵購合成康采恩。2002年,這個集團的營業額為158億歐元,稅前毛利2.94億,員工10萬多人。其中,零售業佔營業額的46.4%,郵購業佔52%。

在這個龐大的王國裡佔有12%強的股份,幸運騎士德迪們可謂風光了。

第八十八名:艾克斯-桑特雷兄妹(飲料世界和家鄉小鎮的雙重霸主)

Gartenzwerg handbemalt aus bruchsicherem Kunststoff, wetterfest圖片來源: BilderBox

在德國軟硬飲料世界裡,艾克斯股份公司擁有不少名牌。現在,這家公司的當家人是62歲的哈拉爾德.艾克斯-桑特雷和他的妹妹海德隆,以及他們的一些堂兄妹。艾克斯-桑特雷兄妹的財產今年初為8億歐元,去年是9億。

1984年,他們的老爸路德維希.艾克斯去世。路德維希是許多軟硬飲料名牌的締造者,其中包括「Mariacron」、所謂的「軟潮流燒酒「」Chantré」、清澈的燒酒「Zinn 40」、蘋果酒「Knaddel-Daddel」、櫻桃酒「Edelkirsch」,著名的軟飲料「Hohes C」,「Granini」等。

在叫作下奧爾姆的小鎮上,艾克斯股份公司是唯一的大企業,大僱主。公司所在的那條路就叫路德維希-艾克斯林蔭道。在這裡,這家人可以說是真正的統治者。路德維希對市政府說:「我們不希望在下奧爾姆存在薪水緊密型的企業,這種企業會帶來危險。」市政府於是允許這家企業保持低薪水成本。

用路德維希的說法,他堅決反對「村鎮的無產者化」。1971年,他跟市裡簽署了一個協議,贊助35500馬克,用於鄉鎮發展計劃。但支付是有先決條件的:「這筆錢的支付取決於是否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批准我們在鐵路東邊的新實驗室樓建築申請。一收到建築批文,這筆錢馬上就匯給鄉鎮管理部門。」

也是那一年,市政府向艾克斯股份公司催收400萬馬克的營業稅。當時的市長淘爾克對明鏡周刊描述了這個過程:「艾克斯先生只有在我們為他們71.5萬馬克的投資計劃給予幫助的情況下,才願意繳納這筆錢。這件事我們為他辦了。他簡直象敲詐一樣,把手槍對著鄉鎮政府的胸口。」

企業與政府的緊張關係當時不斷升級。艾克斯乾脆散發傳單,要求淘爾克市長退位。後來他乾脆幹出了德國歷史上從所未有的一件「大事」,他請人撰寫了一個專家鑑定,證明市長淘爾克是多麼的無能。

路德維希是那種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人。他給鄉鎮議會全體成員寫信:「假如這個人繼續當我們的市長,我很難估計會發生什麼樣的後果。」這個人沒有繼續當下去。當年這位社民黨市長就死於心肌梗死。而他的後任-基民盟籍的市長則與路德維希相處得十分融洽。

立足小鎮,放眼德國,路德維希對一切偏左的東西都不感冒。當時社民黨布蘭特政府的新東方政策在他眼時是「危險的」,因為這「會給予布爾什維克帝國主義的俄國以機會,在某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吞併德國西部。」他對基社盟卻是毫不吝嗇,贊助費就是80萬馬克。同年,他與志同道合的幾位朋友建立了「中間運動」,目標是在道德上更新德國。這個運動在報刊上為聯盟黨大作宣傳,警告出現「社會民主法西斯主義。」

當社民黨政府增加了燒酒稅後,路德維希的政治熱情就更高漲了。1983年春,在基民盟的柯爾登基後,路德維希大發感慨:「在3月6日之前,德國面臨深淵。假如波昂出現紅綠政府,對德國、歐洲乃至整個西方世界都是一場災難。」當時的報紙宣傳廣告中明確地說,「保守行動」組織的經濟贊助是聯盟黨重新登台的重要保證。而其中出資最慷慨的就是路德維希.艾克斯。1984年1月,路德維希去世。他沒有能夠等到柏林牆倒塌,東歐共產主義體系崩潰的那一天。法蘭克福匯報寫道:「儘管他積極發展他的企業和行業,路德維希.艾克斯從來沒有忘記大千世界。」

路德維希的兒子哈拉爾德把他老爸的企業引向更寬闊的成功之路,搞成了世界級的康采恩。在東歐國家,艾克斯股份公司的酒是最成功的德國烈性酒入侵者;在西歐,艾克斯的軟飲料佔據著越來越大的市場地盤。

1991年,公司收購了東德的「諾爾德豪斯谷酒」,買下了著名的「小紅帽香檳」40%的股份。每當東德原執政黨的繼承者民社黨在哪個選區獲得勝利,他們的選民就會打開小紅帽香檳,慶祝一番。老路德維希如果知道,不知會作何感想。

這兩年,艾克斯-桑特雷兄妹一心想賣掉硬飲料這一塊。如果真賣掉了,這家公司的營業額將從現在的12.5億歐元劇減一半。當然,這對他們兄妹的財產額不會有多大影響。

第八十九名:洛爾夫.格林(格林保險集團的「末代皇帝」?)

Gerling Ring-Karree Erbaut 1999-2001, Architekt: Norman Foster, Grundfläche 5.700m2, Höhe max. 57,5m , bis zu 16 Stockwerke Foto: Steffen Hauser圖片來源: Gerling

格林保險集團在中國也不是無名之輩。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前宣佈准入的12家中就有它。從數字上看,這家保險公司也大得可以:2002年收保險金102億歐元,有12500名工作人員在30多個國家活動。它是德國僅次於安聯的第二大工業保險公司,最大的人壽保險公司之一,德國九分之一的企業、8萬名自由職業者和200萬個人是它的顧客。

但是,洛爾夫.格林(Rolf Gerling)這個當代皇帝做得太苦太苦。他的祖父和父親讓公司一飛再飛,而他卻是苦苦地堅持。2002年初,記在他名下的財產還有20億歐元,而今年初只有8億了。即使這8億,也很難說。經理雜誌評論說,最壞的情況下,他的財產將只剩下幾處房地產。

創業與再創業,他的祖父和父親真的很輝煌。1904年,年僅26歲的祖父羅伯特.格林在科隆創建了保險中介公司。1922年,就誕生了格林康采恩人壽保險股份公司和格林康采恩再保險股份公司。僅用了20年時間,羅伯特的公司就從無到有,進入了德國最大的保險公司的行業。當然,當初科隆工業界給了他很大的支持,他的姊姊埃蕾奧熱和弟弟裡夏德也在他的公司裡共同創業。

1935年,56歲的羅伯特突然因病逝世時,他的三個兒子分別才21歲,19歲和16歲。公司由當時的總裁弗爾斯特洛於特爾主持。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父親漢斯.格林(羅伯特的三個兒子中的一個)接管了企業的領導權。漢斯是個大企業家,在1953年至1973年這20年間,他把保險集團收入的保險金從1.8億馬克抬升到了20億。他的獨斷專行,他的聰明才智,給他賺來一個頭銜-「科隆的國王」。

1974年末,天降橫禍,格林保險公司參股達80%的赫爾斯塔特銀行由於瘋狂的外匯買賣失敗而破產。在強大的公眾壓力下,格林保險集團答應向赫爾斯塔銀行的債主們支付2.1億馬克。為了弄到這筆錢,漢斯不得不出售了51%的保險集團股權。

漢斯是德國企業界的一個倔種。從那以後,他就千方百計去奪回失去的股份,首先是從新股東瑞士蘇黎世保險公司和一個德國工業投資集團手中。1986年,漢斯終於成功地奪回了集團的多數股權。

但艱苦倔強的奮斗留下了深深的傷痕。漢斯.格林的健康狀況急劇惡化。1991年他就去世了。公司的領導權和主要股權留給了他的兒子洛爾夫。

洛爾夫(今年才48歲)那時從來就沒有想過要當個企業家,他那倔父親也沒有讓他去熟悉公司的業務。1992年,洛爾夫就退居二線,當上了監事會主席。同時他作出了一個會讓他父親從墳墓裡跳起來的決定:他把30%的股份賣給了德意志銀行,由此得到15億馬克。當然,他並不是要「背叛」他的父親,而是實在急需這筆錢-當時他接受父親的巨額遺產,為此卻要支付高達2.5億馬克的遺產稅。

洛爾夫實在不是這塊料。他長期使用無能的總裁柴希,導致嚴重的經營不善。至於龐大的格林帝國是何時開始淪落的,誰也說不清楚。但至少在1998年,該公司,應該說是洛爾夫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當時,德意志銀行要把所佔股權從30%提高到50%。也就是說,德意志銀行將大量地注資。公司經理部門建議接受,但洛爾夫拒絕了。他在這一點上又繼承了他父親的倔勁。

由於集團經營不善,嚴重虧損(2002年虧損3億歐元),結果德意志銀行連那30%都不想要了。2001年美國的9-11事件再次給集團帶來了致命的打擊,尤其是公司的再保險業務。2001年,格林集團已經與荷蘭控股公司NCM合並。今年,格林更把多數股賣給了格林GCM公司。

第九十名:格洛厄家庭(高儀-水龍頭世界的世界大師)

wasserhahn mit fliessendem Wasser wasserhahn mit fliessendem Wasser Trinkwasser, Reinheit,reines Wasser, Wasserleitung, fliessendes Wasser, fließendes wasser, Verkalkt,圖片來源: bilderbox

說起德國高儀水龍頭,中國許多追求高檔家居格調的朋友可能都知道。當然,很難有人能把「高儀」跟「格洛厄」(Grohe)聯想在一起,這是因為「高儀」這個中國名稱根本就不是翻譯的,而是完全新創。高儀進入中國人視野的時間並不長。1997年,這家公司才在香港設立辦事處,1998年和2000年分別在上海和北京建點。但由於中國人生活水準近年來的大幅度提高和對品牌追求的超世界意識,這個水龍頭世界的「賓士」、「寶馬」,每年以50%的速度在中國市場上增長。

格洛厄一家分成了兩枝。漢斯.格洛厄2001年在德國南部黑森林地區建立了今天的漢斯格洛厄公司,主要生產各種金屬壓件,比如平底鍋、屋頂金屬件等。這家公司於1999年初改製成家庭股份公司。儘管實際上這也是一家大公司,但卻被戲稱為格洛厄家族在「黑森林裡的窮親戚」。

「窮」之一說,來自與另一枝的對比。1936年,弗利德裡希.格洛厄在黑默爾買下了建於1911年的公司貝爾肯霍夫和帕什達格。1938年,這家公司的水龍頭、噴頭產品接到了首批出口訂單。但直到戰後,1948年,這家公司才改名為弗利德裡希.格洛厄水龍頭工廠。

在五六十年代,公司不斷地走向國際化。1961年,在法國建立了第一家國外子公司;1965年,在奧地利建立了子公司;1967年,在義大利建立子公司。1968年,老闆弗利德裡希把公司51%的股份賣給了美國公司ITT。1973年,建立荷蘭子公司;1978年,在美國建立子公司;1978年,分別在倫敦和西班牙建立了子公司;1979年,在比利時建立子公司。

1983年,公司創建人弗利德裡希.格洛厄去世。一年後,他的子女們就把16年前賣給美國公司的股份又買了回來。同年,在加拿大建立了子公司。

在第二代人的領導下,公司仍然堅決地走在國際化和不斷擴張的道路上。1991年是公司的又一個關鍵年,公司在日本建立了子公司,買下了德國伊瑟爾隆的一個龍頭廠,同年把有限公司改制為股份公司並上了市。

以後,公司的節奏更快了:1993年買下了丹麥一家公司;1994年在新加坡和加拿大建立子公司;1995年在波蘭建立子公司;1996年在泰國和葡萄牙建立子公司;1997年,除了在香港建點外,還在莫斯科建立了子公司。2000年,格洛厄股份公司改名為弗利德裡希.格洛厄股份與夥伴兩合公司,並退出證券市場。

從高儀(格洛厄)的發展軌跡看,「國際化」是個關鍵詞。高儀董事西蒙驕傲地說:「即使是美國公司,也是90%的業務在國內。而高儀反其道而行之,70%11 的業務量在國外,只抓住本國市場肯定會失敗,尤其對德國公司而言。這也是遠比高儀歷史悠久的其它德國公司始終做不大的原因。」

當然,品質與品牌意識也是高儀取勝的關鍵。中國有關網站的報導中說:「高儀的外觀設計具備優雅和前衛雙重魅力,兼顧目前新興的東方禪風和全球發燒的簡約主義。出水方式包括傘射、噴射、按摩和香檳泡沫緩流......即使是具磨蝕任用的洗滌劑及達6萬次的清洗也不能使用水龍頭褪色或遺留痕跡。」

「在2002年7月3日在上海舉辦的第六屆中國國際、廠房衛浴設施展上,高儀以其另類性吸引了眾人的矚目,比如可隨意移動的馬桶,供殘疾人使用的無須手控的花灑,再比如23K黃金製成的供皇宮使用的水龍頭等。」

近幾內年,高儀的年銷售額增長了一倍,達到了近9億歐元的規模,是德國和歐洲這個行業中的霸主。銷售額的75%是在德國之外取得的。該公司現有6000名左右的員工。而高儀老闆格洛厄一家人的財產值,今年年初也達到了8億歐元。

(平心)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