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抗疫與時間賽跑 不同檢測一次看

2020年3月30日

德國試圖傚法韓國的作法:全面檢測、精準隔離、避免封城,但是這樣的策略還需要戰勝時間。又快又簡單的抗體檢測會是解決方法嗎?

Covid-19 Testing Coronavirus Berlin Deutschland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S. Gallup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官方防疫機構的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obert Koch Institute)針對新冠病毒檢測,建議的前提條件有兩個:第一是病患要有症狀,第二是要有和確診者接觸的紀錄。

此外,病毒檢測並不便宜。德國醫學會與國家法定健康保險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atutory Health Insurance)的史丹爾(Roland Stahl)說,如果民眾符合兩項被檢測的條件,公共醫療保險會幫民眾支付60歐元的檢測費用。但是媒體報導,沒有參加公共醫療保險的人、或是參與私人醫療保險的民眾,則需要支付250歐元才能夠自費做新型冠狀病毒檢測。

現在德國執行病毒檢測的量能究竟為何?德國之聲詢問了不同單位,卻沒有一個確切的統計數字,只能由不同方法去估計。

德國聯邦衞生部告訴德國之聲,現在德國實施新冠病毒檢測量大約是每周30萬支,但量能還在持續增加當中。羅伯特‧科赫研究所針對174間實驗室所做的問卷調查顯示,3月22日之前的兩周之內,全國總共執行了483,295支病毒檢測,也就是一周24萬支左右。

史丹爾則是告訴德國之聲,在3月16-22七天之內,光是在門診部門就有266,000名病患獲得檢測,此外還有80個實驗室將檢驗結果回傳他們的機構,因此他估計整個德國的檢測量能大約是每周360,000支。

擔任德國政府新冠疫情顧問、柏林夏李特醫院(Charite University Hospital) 的病毒學研究所主任德羅斯滕(Christian Drosten)則給出最高的估計數字:他估計德國的檢驗量能大約是每周50萬支。

檢測樣本運輸到實驗室也會花時間,而且幾乎無法靠技術改革加快圖片來源: Reuters/F. Bensch

檢測數據不明確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德國健康衞生系統的特性:德國醫學會與國家法定健康保險協會只統計有註册的開業醫生診所的數據。其他例如醫院或是地方衞生機構所執行的病毒檢測,就不在統計範圍。然而在整體數據落在50萬左右的情況下,這些漏掉的數據很可能只比20萬多一點。也就是說,平均一周進行35萬支病毒檢測是合理的估計。

這個估計顯示,德國的病毒檢測規模的確夠大。然而除了檢測規模之外,防疫的另一個重點是,檢測必須掌握「速度」。

延伸閱讀:廣泛檢測!德國下一步抗疫策略「偷師」韓國

德國現在採用的檢驗方式是核酸檢測,雖然準確度高,但是光是在實驗室就要花五個小時來操作,病人還要回家等至少一兩天才能知道結果。而且這項檢測依賴實驗室人員手動操作,在現在技術人員短缺的時刻並不理想。

因此3月26日博世集團(Bosch Healthcare)宣佈他們研發出一款全自動的核酸檢測儀,無疑是一大福音。技術人員只要把檢體放到機器裡,機器就會自己開始分析,全程僅耗時2.5小時,是原本人力操作的一半。但是這個儀器在今年二月才被批准,因此現在在國內採用的實驗室還不是很多。

美國廠商Cephid也開發出了類似儀器,標榜45分鐘就可以知道檢測結果。荷蘭基因檢測業者Qiagen也開發出只花一小時就能知道結果的檢驗方法。

抗原檢測

為了加快檢測速度,病毒抗原檢測開始引起了注意。抗原可以引發身體產生對付病毒的抗體。抗原檢測非常簡單快速,大約15分鐘就可以得到結果。雖然抗原檢測的準確度不如核酸檢測,但是檢測的靈敏度很高,因此被韓國廣為採用。專家杜斯特(Drosten)認為,如果之後抗原檢測的貨源夠充足的話,未來很可能會取代核酸檢測成為最主流的檢測方式。

抗體檢測

檢測人體內是否產生了對病毒的抗體,也不失為一個可能的檢測方法,甚至比抗原檢測更簡單、更快。但是抗體檢測有一個漏洞:他沒辦法偵測到病毒本身是否還存在於人體當中,也無法分析人體對病毒的反應。此外,通常人體都是在感染之後十天才會產生抗體,那也表示這感染初期的幾天會是檢驗不到抗體的空白期。

但是這個檢測還是有存在的意義:他能夠透過檢測抗體的存在與否,知道有多少輕症患者對症狀不以為意,但是事實上曾經遭到感染。這些「免疫人士」不但不需要被隔離,還有助於社群培養起免疫力。

德國現在疫情嚴重,就連科隆的一尊雕像也被戴上了口罩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Geisler-Fotopress/C. Hartd

為擴散做好準備

德羅斯滕認為,在疫情得到抑制之前,大約六到七成的人口會被新冠病毒感染。因此,瞭解免疫人群佔整體人口的比例對於預測疫情的發展方向十分有幫助。但是他也提到,這項技術很新,只有少數幾個工廠有能力提供大量試劑。他認為這項技術在未來兩到三個月當中將會普及。

羅伯特‧科赫研究所表示,這個技術還在申請核可,它也沒有辦法分辨患者擁有的到底是新冠病毒的抗體,還是針對其他較無害的病毒的抗體。因此他的準確度還會受到質疑。

中國成為試劑出口國?

南華早報報導,現在中國國內疫情趨緩之際,越來越多中國廠商開始向國外販售試劑盒。截至上周四,已經有102家中國廠商獲得批准在歐盟販售試劑盒。但是這些廠商當中,只有13家廠商在中國擁有販售核酸試劑盒的執照。

南京的一家公司「黎明生物」的創辦人張舒文(音譯)說,「在中國申請核可太花時間,等到我得到批准,疫情都過了。」他選擇不向中國進行申請,而是直接向歐盟提出申請。三月,他的公司就拿到了歐盟CE認證,現在他向義大利、西班牙、韓國、日本、匈牙利、奧地利、伊朗、沙烏地阿拉伯等地的客戶販售四種試劑盒。

有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主管匿名透露,該公司在中國只有販售動物用核酸檢測試劑盒的執照,但是他們也在3月17日取得歐洲CE認證,已經正在生產高達3萬個新冠病毒試劑盒要販售給歐盟。

在3月26日以前,美國總共對552,000人進行病毒檢測,未來如果美國和歐盟都採用和韓國一樣的檢測標準,那麼就會產生至少400萬個試劑盒的需求,屆時全球產能將無法負荷。

北京華大基因的一名消息人士表示,因為生產試劑盒有技術門檻,非本行的人士不可能加入供給市場,再加上生計製藥的設備也需要經過嚴密的專業測試,從研發到應用至少會需要半年時間。

在這樣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更會有不肖廠商為了圖利,販賣事實上不合格的試劑盒或檢測儀器。上周,西班牙報紙《國家報》報導依家深圳廠商製造的試劑盒聲稱能夠檢驗出80%的新冠病毒,但是實際上卻只有30%。該公司確認沒有在中國商務部核可向西班牙供貨的廠商名單當中。

張慈/楊威廉(綜合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