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政府推出對華戰略:合作,但減少依賴

2023年7月13日

經過數月執政聯盟內部的談判,德國政府周四推出首份"中國戰略"。

Deutschland  China Symbolbild
圖片來源: Ute Grabowsky/photothek/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周四(7月13日),德國內閣制定出61頁的"中國戰略",作為未來與中國打交道的綱領。其中的原則性內容是:中國是夥伴,但也是競爭者和體制對手。

德國外長貝爾博克周四在介紹這份對華戰略時表示,中國發生了改變,因此德國的對華政策也必須隨之加以變化。"對德國來說,中國是夥伴、競爭者和體制對手。但近些年來,體制對手的方面日益凸顯。"貝爾博克稱,目前中國"對內更為壓制,對外更為有進攻性。"

德國總理肖爾茨在推特表示:"中國戰略給予我們的關係一個新的框架。"他說,目標不是脫鉤,但德國希望在貿易關係中避免未來在關鍵領域的依賴性。通過該戰略,德國對"發生改變、更具進攻性表現"的中國作出反應。

不脫鉤,但降低依賴性

在經貿關係方面,文件中寫道,德國政府不尋求與中國脫鉤,希望繼續保持與中國的經貿聯繫。但在關鍵領域,希望減少依賴性以降低風險。文件稱,新冠疫情中即顯示出,德國在醫學技術、藥品等方面的依賴性。此外,在稀土方面,也存在依賴性,而過去中國曾在與其它國家關係中使之工具化。文件稱,台灣海峽的情況也凸顯供應鏈的脆弱性,特別是在半導體領域。貝爾博克周四也表示,高度依賴中國市場的企業未來必須更大程度地自己承擔資金上的風險。

文件中還提及歐中投資協定,稱2020年歐盟理事會談判達成的歐中投資協議"因各種原因目前無法予以批准"。

在政治與人權領域,文件寫道,隨著中國共產黨不斷擴大其地位並聚焦安全穩定,同時出現的是公民以及政治權利退步,包括媒體與言論自由。文件還列舉新疆、西藏侵犯人權的例子。在香港,北京也違背其承諾以及在國際法上的責任,架空香港的自主權,限制公民的自由權利以及政治行動空間。

「一個中國」與擴展對台灣關係

文件中也提到一個中國政策,稱一個中國政策仍是德國政府的行動基礎。與此同時,德國與台灣在許多領域保持緊密、良好關係,並希望予以擴展。在歐盟一個中國政策的框架下,支持台灣參與相關的國際組織。文件中寫道,台灣海峽現狀的改變只能在和平、雙方一致認可的情況下發生。軍事激化也將影響德國和歐洲利益。

在關鍵基礎設施領域,文件中稱,將通過相關法律界定哪些領域以及哪些企業和機構屬於關鍵基礎設施。在訊息技術安全領域,文件中稱,中國有關安全的法律意味著,中國個人、企業和組織在國內外有義務同中國有關部門及情報機構合作。也在此背景下,依照聯邦訊息技術安全法對關鍵零件的使用進行審核。

中國在德國的施加影響

文件中提及中國在德國施加的影響,並提到所謂"海外警察站"等機構,稱在國家以及歐盟層面上採取適當的應對措施。此外,德國政府還將繼續密切觀察"通過黨組織結構對在德國的部分中國海外群體進行的監控和政治操控"。

文件也提到來自中國的網路間諜行為,稱相關行為者嘗試通過對經濟界和學術界的網路間諜行為獲取商業和科研機密。文件稱,尤其集中在高科技企業以及工業界的世界領先企業。

不過,文件也強調,在科技領域同樣不尋求與中國脫鉤,稱科技空間的分裂不符合德國的利益。

文件也提及中國與俄羅斯的關係,稱俄羅斯侵略烏克蘭違反了聯合國憲章。中國應對此表明立場。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對於維護和捍衛該憲章有特別的責任。而俄中的緊密合作未能顯示出這一點。

德中政府磋商在即 如何重新定位對華關係

04:09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中方回應

中國駐德國使館發言人7月13日就這份"中國戰略"回應稱:將中國視為競爭者和制度性對手不符合客觀事實和兩國共同利益。"以意識形態為導向看待中國和制定對華戰略只會加劇誤解和誤判,損害雙方合作與互信"。發言人稱,中方"堅決反對利用涉台、涉疆、涉港、涉海、人權等問題干涉中國內政,歪曲抹黑中國,甚至損害中方核心利益。"發言人還表示,"基於意識形態偏見和競爭焦慮而強行'去風險',只會適得其反"。

(綜合報導)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