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政界激辯移民政策 內政部長下令全面臨時邊境檢查

2024年9月10日

德國內政部長周一宣佈,將在德國所有邊境實施最初為期六個月的臨時檢查,以減少非法入境人數。特別是近來發生的幾起暴力事件,令有關非法移民的辯論加劇。但經濟界也提出,歐盟內邊境自由受限,將影響貿易與物流。

德內政部長費澤爾宣佈在德國所有邊界實施臨時檢查
德內政部長費澤爾宣佈在德國所有邊界實施臨時檢查圖片來源: Michael Kappeler/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本周一(9月9日),德國內政部長費澤爾(社民黨)發布指令,在德國所有邊境實施臨時檢查,以進一步減少非法入境的人數。額外的檢查措施將自9月16日起開始,最初時限六個月。

內政部給出的理由是,除限制非法移民外,也是為了保護內部安全,防範當下極端伊斯蘭恐怖主義以及跨境犯罪的威脅。"我們盡全力保護我國民眾",費澤爾說。

上周,德國政府與在野黨聯盟黨團(基民盟、基社盟)以及各州代表會晤。三黨聯合政府(社民黨、綠黨、自民黨)在移民問題上正面臨壓力。

內政部表示,還制定出"符合歐洲法律的有效模式",逐回非法入境者。費澤爾表示,已告知聯盟黨團這一模式,並提出可與聯盟黨團不公開磋商。

但聯盟黨最初並未同意這一對話。聯盟黨團主席默爾茨稱,聯合政府傳出自相矛盾的說法。他強調,必須在德國邊境全面逐出非法入境者。

肖爾茨任總理的德國聯合政府在移民問題上受到更大壓力,圖為他與在野黨聯盟黨主席默爾茨談話圖片來源: Hannes P. Albert/dpa/picture alliance

在邊境將非法入境人員逐回--實施難

然而,目前德國在邊境拒絕入境者,僅在特定情況下:如果一個人此前已被禁止入境,或者並不申請避難。同時,也只有實施邊境檢查,才能將非法入境者逐回。

德國內政部稱,自去年10月,已逐回3萬餘人。2023年10月中旬,內政部長費澤爾下令在德國與波蘭、捷克和瑞士邊境,實施固定檢查。在德國與奧地利邊界,因非法移民緣故,已自2015年9月實施固定檢查。而新增的檢查則涉及德國與法國、丹麥、比利時、荷蘭、盧森堡邊界。

費澤爾並未透露逐回非法入境者提議的具體詳情。她表示,希望首先與聯盟黨商談。

過去,政界對此提出過不同的構想,比如所有沒有證件的外國人、或者已在另一國申請避難的人被逐回。

而奧地利保守派的內政部長卡納(Gerhard Karner)則向德國《圖片報》和《法蘭克福匯報》表示,奧地利不會接收任何從德國被逐回的人,"沒有任何餘地"。卡納稱,德國儘管有權拒絕由另一個歐盟國家負責避難申請的人員入境,但這需要正式的程序和相關成員國的同意。卡納稱,在歐盟內部邊境檢查中拒絕人員入境是不允許的。奧地利本國在三周後面臨議會選舉。

聯盟黨團內的基社盟主席多布林特則呼籲奧地利自身也應當開始在其邊境實施檢查,拒絕非法移民入境。

暴力事件影響相關討論

圍繞非法移民、驅逐的辯論也因多起暴力事件而加強。8月,德國索林根市一名極端伊斯蘭嫌疑人在該市一個慶祝活動上持刀殺死三人、傷及另外八人。這名26歲的敘利亞男子正在關押審查。此前5月,曼海姆市一名阿富汗人持刀傷害對五名伊斯蘭批評者以及一名警察,這名警察身亡

德國綠黨籍外長貝爾博克則表示,現在不應受愚弄,認為一個國家單獨行動能更好地解決歐洲的問題。該黨主席努力普爾(Omid Nouripour)則表示,綠黨有談判餘地,但相關建議必須合法、可行、有效。"我們不想製造口號,而是解決方案。"

自民黨秘書長德吉爾-薩拉伊(Bijan Djir-Sarai)則表示,不久前德國用飛機將刑事罪犯遣返阿富汗,就顯示出:如果有政治意願,就有解決方案。

邊境檢查——經濟界擔心物流受擾圖片來源: Frank Hammerschmidt/dpa/picture alliance

經濟界:歐盟內部邊界自由是貿易基礎

德國經濟界則對擴大邊境檢查的計劃提出批評。批發外貿聯合會(BGA)會長揚杜拉(Dirk Jandura)周二向《商報》表示:"德國政府目前宣佈的對人員自由進出的限制,對經濟界、特別是批發與外貿意味著延遲以及相應的成本上升。這擾亂物流,並導致供應鏈混亂。"

揚杜拉表示,可以理解因移民政策採取限制措施,"對我們來說,這些措施的分寸很重要。"此外,該聯合會還希望政府能更早溝通相關訊息。

德國物流業聯合會DSLV強調,歐洲的生產、貿易和物流過程"以不同國家之間自由的商品流動為基礎,這也必須繼續受到歐盟法律的保護"。該聯合會負責人胡斯特(Frank Huster)向《商報》表示,道路管制檢查當然可能延誤許多貨運卡車過境。

(德新社、法新社)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