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新外長外交政策初現輪廓

2010年1月18日

周末,德國外交部長韋斯特韋勒結束了對日本和中國為期三天的就職後首次訪問。《德國金融時報》發表評論,分析了新部長訪問亞洲兩大國的不同著重點:

韋斯特韋勒在中國會晤溫家寶圖片來源: AP

"外交部長韋斯特韋勒前往遠東時,這樣刻畫了外交指導方針:德國外交政策面向價值和利益。這樣的概念很模糊,提供了多種解釋的廣泛空間。但沒有一次出訪象這次訪問日本和中國這樣,形成了如此強烈的反差。

先去東京,後去北京,韋斯特韋勒想以這樣的順序發出的訊息是:德國與日本擁有共同價值觀,在此基礎上可以公開談論所有問題。德國與中國在貿易關係上密切相連,但在普世價值問題上有深刻分歧,所以必須對話。在北京,德中分歧顯而易見。與其前任相比,韋斯特韋勒至少在面向公眾時更為明確地主張言論和新聞自由、宗教自由和保護少數族群。與楊潔篪一起出席記者會時,他多次談到人權問題上的意見分歧,也提到達賴喇嘛。

從韋斯特韋勒上任近三個月來的一系列出訪可以看出他外交政策的輪廓。這位自民黨人不怕公開談及人權和保護少數族群等棘手問題,他在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這樣做了,這次到北京也不例外。第二個重點是同樣公開地支持德國出口業。韋斯特韋勒不放過在國外宣傳德國產品、清除出口障礙的機會。"

《時代周報》也從韋斯特韋勒的行程分析了德國新外長的對華政策。特別注意到這位外長三次公開提到德中分歧:

"首次訪問時這樣做已近乎不友好,何況友善的楊潔篪普遍被視為最平易近人的北京當權者之一。楊潔篪看來很耐心,他想必知道,這位德國外長正受到德國媒體的密切注視,看他是否僅僅充當德國工業界商業利益的代表。

韋斯特韋勒當然也知道自己受到這樣的懷疑,他巧妙地做出了反應:作為德國外交部長,他沒有理由掩飾德國經濟界代表的利益。但在涉及言論和宗教自由、少數族群文化權益和普遍人權時,經濟利益與德國明確代表的價值觀並不矛盾。

目前中國形勢的可悲真相是,中國政府恰恰認為兩者之間有矛盾。目前,它正以維護所謂的國家利益為由,大力限制人民的權利,特別是言論和新聞自由。德國政治家明確表示不能接受這樣的邏輯、但是願意與中國繼續對話,如有可能甚至可以加深對話。韋斯特韋勒很好地完成了利益和價值觀之間的平衡動作。但我們要問,中國政府是否對此感興趣。自奧運以來,在涉及其利益時,它越來越多地採用威脅手法。"

摘譯:王羊

責編:葉宣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

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