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是「歐洲病夫」嗎?

德國之聲中文廣播2005年7月6日

英國著名的財經報紙「經濟學人」在評價德國的經濟情況時,給德國冠上了「歐洲病夫」的稱號。越來越多的德國人抱怨資本和工作崗位外流,因為企業紛紛將生產轉移到國外,以降低成本。但實際上德國作為生產基地的條件並不像人們認為的那麼糟。

經濟場地德國圖片來源: BilderBox

德國聯邦政府的經濟評估專家委員會在其2004年度的報告中指出,目前在德國彌漫著一種悲觀的情緒。儘管經濟增長乏力,專家們仍認為德國在全球的競爭力並不像人們認為的那麼糟。比如漢斯-伯克勒基金會的經濟和社會學研究所的歐洲薪水報告顯示,德國的實際薪水水準近幾年下降了0.9%,而同期歐盟15個成員國的平均薪水則上升了7.4%。該研究所的專家舒爾滕解釋說,正因為這樣,德國才成為了出口世界冠軍,而出口業績無論何時都是國際競爭力的一種體現。舒爾滕的觀點是,認為德國工會勢力太強大,薪水成本太高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

科隆德國經濟研究所的克羅克也指出,將德國的薪水水準與波蘭和捷克的作比較,是很可笑的。德國的生產效率高,受過專業培訓的高素質勞動力也是一大優勢。儘管近來德國教育體制屢遭批評,但在自然科學和工程領域,德國仍然保持著領先的地位。

這些有利條件也是外國投資者所看重的。根據著名的安永咨詢公司的一項調查,在外國企業首選的投資地點排名榜上,德國位居第5,前4名分別是中國,美國,印度和波蘭。而德國得分最高的項目是科研水準。

德國去年的專利申請達到23000項,在數量上居全球第三,僅次於美國和日本。德國實力最強的行業是汽車,機械製造,電子,醫藥和環保技術。政府也關心技術含量高的產業的發展:德國政府每年用於科研和技術開發的支出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2.5%,這一比例在歐洲屬於中等。

德國經濟研究所的克羅克認為,德國目前最急需改革的是稅收和財政制度。企業稅收負擔太重,影響到它們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但計劃中的稅收改革目前卻被擱置。

安永公司的英格裡施還批評道,德國的行政管理過於煩瑣:政府對經濟運作的規定過多過細,就業市場不夠靈活,社會福利成本太高都令投資者卻步。調查顯示,由於上述原因,中國,印度和東歐國家後來居上,對德國的地位構成了威脅。

不過受調查的企業認為德國還有其他一些吸引國際企業的有利條件:比如有便利的融資機會,優良的基礎設施以及地處歐洲中心的地理位置。此外,政治穩定和法制健全也是投資者要考慮的因素。克羅克補充說:德國的公共管理體系雖然複雜,但不腐敗,這讓投資者能夠信賴。

總之,經濟專家認為沒有理由過分悲觀。克羅克還認為,政府的經濟改革最終會得到民眾的支持。關鍵是政治家們要用透明和直觀的方式讓大眾瞭解改革的必要性。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