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未來機遇取決於技術革新

Sabine Kinkartz2007年1月28日

在討論德國生產地這一問題時,其核心是今後幾年或者幾十年中,德國如何才能在全球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為此我們首先需要高級技術崗位,而這些工作崗位又與技術革新緊密相關。我們必須不斷將新產品和新技術投放市場,滿足國際需求。這已經不是什麼新戰略。德國早已奉行這一方針,德國眾多的專利發明就足以證明這一點。但是未來科技的快速發展需要德國繼續加快技術革新的步伐。

未來概念車圖片來源: AP

德國人最喜愛的莫過於汽車。因此,德國汽車製造業始終在世界上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也就不足為奇了。波士頓咨詢公司經理施特呂芬稱這是德國引以為豪的領域。他說,「無論是生產還是安全系統,或者是汽車的車身、材料、動力系統和通信系統都是最佳的。也就是說,雖然我們不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但是在汽車這一領域,德國的專利是世界上最多的。」

從1998年6月至2005年2月,德國企業咨詢公司對國際資料庫中17個最重要技術領域的70萬個專利進行了調查。結果是德國、美國和日本遙遙領先。施特呂芬稱,德國過去在應用技術領域成就明顯。這一領域的科研成果可以直接轉換成產品。但是在計算機、照相機或者MP3隨身聽等製造行業,德國明顯落伍。

施特呂芬說,「在這些工業領域我們未能立足,因此我們也幾乎放棄了對這些產品的研究。在這些領域我們是失敗者,因此也不值得去對這些領域進行大規模投資。」

登上保時捷圖片來源: DW-TV

德國應該投資那些今後具有巨大發展前景的領域。研究經費應該主要投放到這些領域。德國科學院技術科學委員會主席米爾貝格認為德國應該重新考慮其科研政策。他說,「創新意味著在巔峰的時候,去開始進軍新的領域。決不能因循守舊,甚至迴避。而創新是無法阻止的,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文藝復興時期,最著名的政治顧問米夏維利曾說,誰要創新,就必然會遭到所有既得利益者的反對。」

在目前這種狀況下,一個領域的創新速度越快,對德國就越不利。德國2005年的科研投入經費為520億歐元。而日本的科研經費則是1120億歐元,美國甚至高達2410億歐元。目前,最大的競爭來自中國。2006年,估計中國投資科研領域的資金為340億美元,到2015年,中國計劃將科研開支增加到850億美元。

中國投資的領域首先是所謂的橫切面技術。這是一個聰明的解決辦法。但是一般來說,它還不夠成熟,其發展對企業來說也蘊藏著風險。施特呂芬認為,在這個領域國家應出面,承擔財政方面的風險。德國聯邦政府計劃於2009年將科研經費增加60億歐元,從而達到歐盟在裡斯本提出的科研經費目標。人們也期望迄今為德國科研承擔了三分之二科研經費的經濟界再創佳績。米爾貝格表示,「未來,經濟界必須每年將其利潤的15%以上用於科研和發展。我認為,這是我們共同的艱巨目標。」

同時,我們需要增加對教育和再教育的投資。目前,在德國缺少兩萬二千個工程師。2010年德國必須在科研領域增加十萬個科研人員,只有這樣,德國才能夠立足於世界技術領先國家之列。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