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法學界力促中國法學研究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12月6日

早在1999年,德國學術交流中心就啟動了一個內容廣泛的中文翻譯項目,對法制對話給予支持。這個翻譯項目包括30多部法律專著的中文翻譯,其目的促進德國法律文化在中國的傳播,以影響中國在立法、法律條文以及政法問題方面的討論。德國的經濟基金會聯合會對此項目也慷慨解囊,大力促進。

德國法律是大陸法體系中最嚴密且最有代表性的圖片來源: AP

在這個項目中,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給這些翻譯者提供長達幾個月的獎學金,邀請他們來德國與法學專著的原作者見面,探討翻譯及理解上的問題。迄今為止已出版了專著中的九部,仍有十部譯著有待校對和出版。

這個項目的中方負責人是中國政法大學的米健教授,德國方面則是由來自波昂、科隆大學等多所高校的教授負責督導出版工作。參與這個項目的科隆大學霍伊澤教授兩個月前曾到北京與中國同仁共同切磋了翻譯中出現的問題。他告訴德國之聲的記者說,翻譯委員會的成員每年在北京會面,商討翻譯問題,確定下一步待翻譯的書籍。

霍伊澤教授說:「這次商討的主要翻譯問題並非法學術語的翻譯。一般人們會認為,由於迥異的西方法學傳統會造成術語翻譯上的困難。但事實上,把西方的法學概念用中國的文字表現出來並非難事。真正的問題是因不瞭解文化歷史背景所造成的某些概念上的誤解。」

因此,在翻譯過程中至關重要的是,德中雙方需經常溝通以便互相瞭解彼此文化歷史背景。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所提供的種種交流機會,為翻譯的順利完成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前提。至於翻譯的成果,霍伊澤教授對中國的譯者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我很驚異地看到,這些著作的中文譯文十分流暢,顯然中方譯者的翻譯工作完成得很漂亮。當然,誰也不能完全避免譯著發表後,讀者在閱讀時發現一些翻譯不準確的地方,而這些翻譯上的問題只有在讀者閱讀時才會發現。」

霍伊澤教授還瞭解到,中國學生經常參考已出版的各部譯著,這些譯著函蓋了各個法學領域詳細的法律條文,因此被學生們尤其是在撰寫畢業論文時頻繁引用。霍伊澤教授說:「中國法學通過這些譯著已經開始借鑑和吸收德國的法學條文,從而受到了德國法學的影響,在這種意義上,譯著已經得到了某種反饋。」

所有這些譯著都附有一個詞匯表,列入書中所有的專業術語,每一部著作都可以作為法學詞典使用。如果最後將這些著作重新編輯,也可成為一部內容廣泛的法學大辭典。

霍伊澤教授認為,德國學術交流中心這個龐大的翻譯項目顯然已經取得巨大成功,達到這個項目的初步目標,並對中國法學產生了一定影響。隨著更多譯著的出版,中國法學定能更多地借鑑汲取德國法學的成果而從中受益。

除了譯書項目外,1998年起德國學術交流中心還向南京大學法學院派送了長期客座教師,該教師不僅負責授課,同時還擔任學院的副院長,負責行政工作。2002年該職位重新委任了新人。德國學術交流中心還出資並選派短期教師協助德方副院長的工作。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