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為「押罐費」叫屈
2003年12月24日雖然德國官員口口聲聲為自己喊冤,聲明對易拉罐和其它一次性包裝所實施的押罐義務並沒有與歐盟法律相抵觸,但是歐盟內陸市場委員會委員Frits.Bolkestein仍然懷疑,不是押罐費本身,而是飲料包裝的回收系統妨礙了商品在歐洲範圍內的自由流通。而且對於外國飲料供應商來說,這種做法帶有一定的歧視性。
德國政府辯解說,外國產品並沒有因此而遭德國市場的排斥。進口統計數據表明,市場通路前後沒有什麼改變。另外,回收系統也在法國、義大利、奧地利、丹麥和荷蘭的生產廠家得以安裝運行。至於一些企業放棄其產品的一次性包裝,這是企業自身的商業決定,不受國家的影響及左右。
有關政府當局在這份長達40頁的報告裡繼續解釋說,按照歐委會的提議,德國已經安置了飲品包裝的回收、收集和利用系統。現在,這套系統得以在全國範圍內大面積地推廣使用。
另外,歐盟法律中並沒有明文規定,要求參與市場競爭的系統必須彼此協調相應。德國政府說:「每一個消費者都能在所處區域內找到空罐回收點,無論在哪裡購買飲料,麻煩程度都相差不大。」零售商對飲品包裝收取押金,得到空罐後再退回押金,這種做法不算是勉為其難,在實踐操作中也行之有效。
面對德國官方的陳詞力辯,歐委會必須決定下一步該走哪顆棋。如果他們繼續堅持原有的質疑,德國政府有權力向歐盟法院提出控訴。
德國零售商協會(HDE)認為,歐委會可能會維持原告,因為特裡廷(德國環境部長)的回應缺乏新意。發言人Hubertus.Pellengahr說:「這些理由都是陳詞濫調-特裡廷的聖誕童話。」德國自由民主黨(FDP)的環境專家Birgit.Homburger也持此見,「德國依然受到罰款的威脅,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後付這筆錢的還是納稅人。」
德國廢物處理經濟協會(BDE)不相信德國能夠在全國範圍內建立統一的回收系統。BDE的主席Bernard.Kemper說,中央和地區政府之間由於黨派之爭不可能在包裝法規方面達成共識,而沒有這一法律基石,投資一個統一的回收系統也就無法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