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碩士學位供不應求

2013年4月13日

學生太多,名額太少:一項研究表明,碩士學位即將供不應求。這不僅會給學生帶來不便,而且也有傷德國大學在國外的聲譽。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大學裡演講廳和研討會爆滿的畫面眾所周知。年輕人湧向大學上本科,大部分人之後還想再讀個碩士。德國高等教育發展中心(CHE)的一項最新研究指出,這種想法在將來可能會越來越難實現。
作為貝塔斯曼基金會和德國大學校長會議基金會的智囊團的高等教育發展中心,調查了本科生的數量,並做出了未來對碩士學位需求量的預測。高等教育發展中心負責人、經濟學家策格勒(Frank Ziegele)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說,最壞的情況是三年後德國大學將缺少36000個碩士學習位置。
據策格勒介紹,如果85%的本科生想讀碩士的話,就會出現上述這種局面。而這個比例顯然並非不切實際。一些大學,如亞琛工業大學(RWTH Aachen)的一些科目目前就已經超額了。德國大學學生自治會主席尼克(Matthias Nick)表示:「我們最近幾年機械工程專業就有約90%(的本科生想讀碩士)。」

然而,亞琛工大的情況還算是較為樂觀的,尼克繼續說道。因為,大多數的碩士專業沒有被設為限制性專業(NC)以限制名額。

德國大學將失去吸引力?

柏林自由大學(FU)的情況則稍有不同。多年來碩士學位一直很緊俏,當地學生自治會的普拉瑟(Sina Prasse)告訴記者說:「很多學生的申請都被拒。通過大量來我們這咨詢如何應對申請被拒的人,我們不難看出這一點。」
去年冬季學期限制性專業的分數線顯示,譬如,一個哲學系的學生本科成績要達到1.4,才能獲得一個碩士學習的機會,而政治學學生則需1.5。

外國留學生處境則更加困難,普拉瑟繼續說。他們必須要提交大量的證明和文件,其中有不少他們要百費周折才能獲得的文件。 如果將來有更多的人申請碩士學位,可能有關方面會更沒有動力去設法簡化申請過程,普拉瑟說。總體來看,德國大學會因此而失去吸引力。

策格勒也有同樣的顧慮。雖然高等教育發展中心的此項研究並沒有針對外國留學生做進一步的調查,也沒有查明哪些專業受到最大的衝擊,但當整個碩士學位的競爭壓力增大時,對外國學生來說也只會難上加難。

雙倍的應屆畢業生湧入大學

德國大學對外國留學生依舊魅力不減?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碩士學位的需求量不斷增大,從以下的數字即可看出:2005年有大約35萬新生入學,2011年增加到約51萬5000人。促成這一局面的原因之一是政界決定把中小學學制由13年縮短到12年,許多州的中學裡兩屆學生同時畢業,取消義務兵役和民役後,則會有更多的學生來爭奪學習的名額。

政府也做出了反應,出台了增加大學補助資金的政策:2020年高校公約。聯邦及各州將投資幾十億歐元,創建數十萬新的大學學位。

「高校公約的出發點很好,高等教育系統會因此獲得更多資金」,策格勒說。然而,該計劃實行時間過短,而且過於專注本科,為碩士學位提供的的補助則太少。

策格勒認為這最終可能會損害德國大學在國外的聲譽。學位供不應求會讓外國留學生望而卻步。 他相信,「不少潛在的人才可能會因此而流失」。

教育部:德國深受學生歡迎
儘管大學其實是各州的問題,但聯邦教育部依然要為高校公約出資。該部暫時不願對此項研究的數字作出評論,但卻不同意關於忽視碩士專業的指控。2011至2015年,僅聯邦政府就為額外新生入學投資約50億歐元,一位政府發言人表示。 「這是完成包括碩士課程在內的整個大學學習的人均費用的總和。」

至於外國學生,聯邦教育部的說法是:「德國在最受國際學生歡迎的留學國家裡排名第四。是非英語國家中的第一名,僅次於美國、英國和澳洲。”

不過,高校公約並非「鐵板一塊」,依然存在改動的餘地:本周五(4月12日),聯邦和各州政府將舉行研討會,共同尋求解決大學名額需求不斷增加的問題的辦法。

作者:Jennifer Fraczek 編譯:安靜
責編:石濤

教育部部長萬卡(Johanna Wanka)將於本周五與各州代表討論高校公約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