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經濟部長:民主不是貿易的唯一導向

2020年7月11日

在周六出版的《法蘭克福匯報》中,德國聯邦經濟部長阿特邁爾表示,他依然相信「以貿易促轉變」的對華政策,反對因為人權問題而制裁、孤立中國。他在專訪中同時也指出,只有真正貫徹法治原則,中國經濟才能取得長期成功。

Bundeswirtschaftsminister Peter Altmeier
德國聯邦經濟部長阿特邁爾說,"我不是世界的道德導師"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A. Schmidt

(德國之聲中文網) 這篇長篇專訪的很大一部分都在圍繞中國話題進行。《法蘭克福匯報》以香港話題為引子,質問德國聯邦政府為何在中國人權狀況出現嚴重問題時依然不願明確批評北京。阿特邁爾(Peter Altmaier)則辯駁說,聯邦政府一直將捍衛人權視為第一要務,他本人在歷次訪問中國時也堅持和公民社會代表會面,並向北京當局強調良好經貿關係的基礎就是法治與尊重人權。

《法蘭克福匯報》記者則繼續追問,阿特邁爾是否仍然在猶豫是否要明確批評中國,並提示"現在就是進行表態的機會"。阿特邁爾仍然予以拒絕,認為"不是什麼話題都適合在公開訪談中說,有時甚至會適得其反"。這位德國經濟部長再強調他歷來重視人權話題的同時,也表示他始終堅信"貿易能夠促成一定程度的轉變"。阿特邁爾以冷戰時期為例,指出"要不是西歐當時擴大了與東歐社會主義陣營的經濟合作,冷戰也許不會那麼快結束。"他還以北韓為例,認為"專制政權即便被完全孤立也能活得很好,所以我們必須也要和棘手的夥伴打交道,即便在困難時期也要開展對話。"

最近幾周,德國政府受到了越來越大的壓力,被要求在香港、新疆等問題上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立場。尤其是圍繞香港《國安法》出台,德國政府只做出了「擔憂」的表態,受到了國內外的抨擊。德國對外關係委員會(DGAP)資深研究員狄雨霏(Didi Tatlow)就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近幾個月來,香港人 「對德國的反應感到失望」。她說:「有人注意到,基本上德國在公開場合什麼都不說,對來自中國的壓力反應很薄弱。我覺得香港人很聰明,他們會把這個事情計算進去。他們會想:我到底該不該相信德國?」

在野的德國自民黨主席林德內爾 (Christian Lindner)則告訴德國之聲,在面對中國時,商業和民主 「不應該相互對立」,「我們不能讓我們的價值觀被收買」。他說:「我認為我們不需要立即討論是否需要制裁,但德國政府現在的任務是確定價值觀的立場。」

"不是世界的道德導師"

在《法蘭克福匯報》訪談中,面對"德國為何不考慮像當年對俄羅斯一樣考慮對華制裁"之提問,阿特邁爾則認為,俄羅斯吞併克裡米亞半島是赤裸裸地違反國際法,而中國在香港問題上違背《中英聯合聲明》之承諾只是沒有遵守一則中國與英國之間的雙邊國際條約,而德國卻不是該條約的締約方。

阿特邁爾指出,包括歐盟在內的西方國家的貿易政策從來就不曾"只以對方國家是否民主作為唯一導向"。他表示,他"不是世界的道德導師",但是仍然相信只有當基本的法治原則得以貫徹時,中國經濟才能取得長久的成功。

德國經濟部長還說,儘管為人權事業發聲非常重要,但是也必須要認識到,世界上很多人"並不總是和我們有著相同的觀念",因此旨在促進穩定、減少衝突的國際合作與貿易就凸顯重要性。

歐洲在5G領域要增強自主性

在訪談中,阿特邁爾還提到了華為問題。他表示,法國、英國也都沒有徹底禁用華為,因此德國也不會在沒有明確證據表明國家安全受威脅的情況下將華為排除在5G建設之外。他同時也強調,歐洲需要在這個領域增強自主性,正在考慮打造一個5G產業共同體。

此外,阿特邁爾還透露,聯邦經濟部正在與駐香港的德資企業進行溝通,確保這些企業的員工不會(因為新法案)而陷入危險之中,"不管這些員工具有哪個國籍"。

文山/王凡/(法蘭克福匯報等)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