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總理為十名中國學生頒發獎學金

德國之聲中文廣播2007年1月20日

德國新政府成立以後,德國總理梅克爾去年首次對中國進行了訪問。訪華期間她曾宣佈啟動一項「總理獎學金「的中國計劃。時至今日,9名經過層層篩選的中國青年,風塵僕僕的來到了德國,並即將開始在德國進行為期一年的科研工作。德國之聲記者採訪報導如下。

2006年,上海同濟大學女生得歌德學院獎來到杜塞道夫圖片來源: DW

德國總理獎學金是由德國政府資助與德國洪堡基金會共同發起的中德交流項目。洪堡基金會是德國著名科研資助機構之一,每年為全世界高水準學者提供了大量科研經費。今年開始該組織特地給中國各領域的優秀青年提供經費,幫助他們在德國的科研院所完成一年的科研工作。

洪堡基金會新聞發言人朔勒說:「中國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大國,一個潛在的市場。我們為這些年輕人提供資助主要是希望將來這些人回到中國後在政治,經濟,科技,藝術領域有更好的發展,這也是該項目的出發點。為了中國更快,更好的發展,我們從今年開始也把中國列入總理獎學金發放對象之一。」

從2007年1月到12月該組織將為這9名科研工作者提供2到3千歐元的經濟資助。獲得該獎學金的選手的研究領域從水資源管理,城市歷史遺跡的保護,中德兩國律師制度到市場戰略的調查和研究,同時這些所涉及的領域也是德國科研人員近年來對中國一直關注的問題。

上海同濟大學的研究生范利,畢業後一直從事城市遺產保護的工作。她說,中國的業內人士一致認為,城市保護工作不是一個個體可以實現的事業,而是需要多方部門共同參與,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通過一個長期的過程來實現的。

范利說:「我很想瞭解,當地政府對城市遺產的保護和方針上有什麼樣的策略和手段。對遺產保護長期的堅持不懈地政策又是什麼。比如說,德國的波昂和其它德國城市都有很典型的特點:它的樓層都不會很高,整個老城區也都保存了一個完整的步行區,保持了原來的風貌。雖然是有些是戰後修過的,但它還是保留了這一塊很有活力的文化區。我覺得這是中國很多城市可以借鑑的。」

今年洪堡基金會在82位申請者中,錄取了9名。來自湖南的蔣曉雲,是湖南大學環境學院的博士生。獲得獎學金之前她參加了一個由歐盟資助,中國.德國.荷蘭三國共同參與的「湖南常德市川子河流域管理及當地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環保項目。

為了獲得更多的資料和幫助,蔣曉雲來到了德國。她說:「我對德國在環境保護方麵包括它的法律,政治管理體制以及它的技術非常感興趣。比如說,流域管理,現在中國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中國很多管理機構都是獨立分散的。比如一條河流經幾個省,幾個城市。但是它每個城市都是獨立管理的,都是只考慮到它自己。例如,常德那個項目,當地發洪水了,它就只想考慮到要保護常德市,結果洩洪就洩到下游地區,那麼洪水就給下游地區造成了很多問題。像我瞭解到德國他們的管理是相對完善的,中國就缺乏更高的機構,綜合的進行統一管理。」

她還認為首先中國老百姓的環保意識不夠,除了老百姓,中國的決策者應該建立前瞻意識。對於中國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蔣曉雲還有很多疑問,她和其它8位獎學金獲得者一樣,想要在德國找到更多能夠幫助中國發展的答案。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