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總理肖爾茨訪華行前壓力多多

2022年11月1日

德國總理肖爾茨本周五將對中國進行為期一天的工作訪問。訪華前夕,德國朝野內外均提出肖爾茨應該向北京展示強硬態度,避免德國重蹈對俄政策的覆轍。在野黨基民盟的黨魁梅爾茨更是要求肖爾茨在北京與二十大閉幕式上提前退場的前中共總書記胡錦濤舉行會面。

肖爾茨上任後只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過影片會晤。
肖爾茨上任後只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過影片會晤。圖片來源: Yue Yuewei/Xinhua/IMAGO

(德國之聲中文網)本周五(11月4日),德國聯邦總理肖爾茨將對中國展開為期一天的工作訪問。這也將是肖爾茨去年12月8日就任德國總理以來首次出訪北京。不過隨著訪華日期的臨近,來自德國國內各界、包括聯合執政的綠黨和自民黨的批評聲浪也越來越高。

綠黨籍的德國外長貝爾博克批評德國政府做出允許中遠收購漢堡港貨櫃码頭股份的決定。本周二(11月1日)她在訪問烏茲別克斯坦時表示,肖爾茨必須向北京表明「公平競爭的問題、競爭的條件、人權問題、以及對環境的影響問題,還有遵守國際法是進行國際合作的基礎」。

自民黨秘書長吉爾-薩萊(Bijan Djir-Sarai)在接受RTL和ntv電視台採訪時說:「我覺得選擇這個時間點訪華尤為不利。我們現在需要一個對華新戰略。」他表示,德國在對俄政策上犯的錯誤不能再重現。

肖爾茨將於本周四動身啟程。這一次也是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首位西方領導人訪問中國。據路透社的報導,隨同肖爾茨訪華的經濟代表團中包括巴斯夫(BASF)、德意志銀行、西門子、寶馬、大眾、默克、復必太和喜寶等德國企業的代表。

德國政府發言人赫伯斯特萊特(Steffen Hebestreit)說,肖爾茨總理已經就中國之行同西方夥伴進行過磋商,例如法國總統馬克宏和新近不久曾舉辦過的歐盟峰會。赫伯斯特萊特說:「(肖爾茨總理)與美國總統就這個問題進行接觸也有一段時間了。」

自民黨秘書長吉爾-薩萊提出:「中國是德國的一個重要的貿易夥伴國,但同時也是制度性對手,所有使用『轉折點』這個詞的人都應該意識到這一點。」德國總理肖爾茨曾在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侵略戰爭之後宣佈歷史進入到轉折點。

吉爾-薩萊在提到中國企業注資德國關鍵性基礎設施的問題時說:「我認為(允許中資企業入股的)這種做法很天真,而沒有實現歷史的轉折。」

不過德國政府並未將漢堡港貨櫃码頭劃歸關鍵性基礎設施。

漢堡港「福地」引中資 是福是禍?

02:07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吉爾-薩萊還要求肖爾茨在訪華期間談及中國人權問題和台灣問題。他說:「我期待聯邦總理可以清晰明確地表達我們的立場以及我們對中國的期待。」肖爾茨已經表示過,他會在北京談及這兩個問題。

肖爾茨所在的德國社民黨的主席克林拜爾( Lars Klingbeil )也發出警告,不要讓中國參與到德國和歐洲安全相關的經濟部門。克林拜爾周日(10月30日)參加青年黨代會時說:「在涉及到歐洲安全或主權可能受到威脅時,必須將中國排除在外。在數字化、關鍵的基礎設施、人工智慧领域、大數據、量子計算這些領域,不能讓中國參與其中。「

克林拜爾認為,社民黨也需要清楚地瞭解中國侵犯人權的情況。他說:"中國已經改變了。多年來顯而易見的侵犯人權狀況變得更加嚴峻……社民黨決不能保持沉默。「

德國在野黨基民盟外交政策問題專家哈爾特(Jürgen Hardt)周二在接受德國電視二台晨間新聞節目採訪時也要求肖爾茨總理訪華時談及人權議題。而且他還希望肖爾茨能向中方提出,歐洲和美國企業在中國的投資不應該受到限制。

哈爾特表示,贊同歐盟採取更為自信的對華戰略。他說,歐洲和德國不能因為中國的經濟重要性而就變得置若罔聞。他還說,最理想的情況應該是歐盟和美國一起商定中國戰略,西方國家作為貿易夥伴的經濟實力得到相應的「重視」。

基民盟主席梅爾茨(Friedrich Merz)上周末還提出,肖爾茨訪華期間應該和前中共總書記胡錦濤舉行會面。中共二十大閉幕式上,胡錦濤被人提前攙扶出會場,引發多方猜測。梅爾茨表示,(與胡錦濤見面)非常重要,這是一種「態度的展現」。

二十大閉幕式 胡錦濤中途被「請出」會場

01:50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德國工業聯合會(BDI)主席魯斯武姆(Siegfried Russwurm)表示,德國如今在許多礦物原材料方面對中國存在嚴重的依賴性。「我們必須盡快減少這種單方面的依賴性」。

(路透社、法新社)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