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記者的《中國說明書》:名片與黃

編譯:亞思明 2005年7月4日

《南德意志報》原駐華記者Kai Strittmatter撰寫了一本《中國說明書》,以名詞解釋的形式對許多中國概念、現象或者事物作出說明。例如,矛盾、名片、乾杯、宣傳、勞模、同志、小資、二奶……即便是在中國人眼裡,這本由德國「老外」編撰的中國詞典也十分新鮮有趣。下面,請看部分縮寫章節。

這樣遞名片在中國算不禮貌圖片來源: illuscope

名片

在中國,很多人都獲得過兩次新生:一次是老媽給的,還有一次則是名片上印的。如果沒有名片,人簡直都不能稱其為人——除了農民和老外。尤其對於官員和商人來說,名片就像胳膊底下夾的公事包、手機鈴響奏起的理查德‧卡萊德曼鋼琴曲,還有無時不在的呼吸一般重要。而且一有機會就要大量散發——只可錯發不可漏發。需要注意的是:禮貌起見,遞交名片應雙手共舉,卡片夾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間。據人類學家考證,中國社會森嚴的等級規範始於孔子時代。子曰:「必也正名乎!」名分的背後是等級和秩序、規範和準則。如此一來,頭銜通常比姓名還要重要,一張名片印上六七個官銜和職位也就不足為奇了。

我所收集的名片集錦中有幾件瑰寶:其一:某省債務主管人曾經上過外國報紙,為了振其聲名,名片上赫然標註:「世界知名人士」;其二:西藏自治區的某丹巴活佛,名片上排滿了甘孜人大代表等五個顯耀頭銜、三重活佛稱號,實在沒給姓名及電話號碼留地兒。那也沒有關係——告別時他再補記在小紙條上。

如果要把中國簡化成一種顏色,沒有什麼比它更合適不過了。毛澤東也許是中國的紅太陽,他的人民卻脫不了黃:黃河養育了黃皮膚的炎黃子孫。黃色是土地的顏色,是大漠風沙的顏色,還是秋天纍纍碩果的顏色。明黃代表富貴,璨璨生輝富麗堂皇,只有皇室才有資格受用。故宮精美絕倫的琉璃瓦、華蓋上的波波流蘇、沿窗大炕上的靠褥,還有皇帝的衣袍,無一不是黃色。1989年六四前夕,一部《河殤》貶損了保守自閉的「黃色文明」,呼籲國民迎接西方「藍色文明」,走向蔚藍寬闊的大海,告別塵沙撲面的黃土。 這一主張早已自絕於中國媒體,共產黨政府教育人民愛國、愛黨。(這種激情倒像是紅色的。)

黃色在中國還有另一層意思:色情。一說「黃片」,北京的街頭小販就會拿出要在德國貝亞特‧烏澤店裡才能找到的東西。不過,這絲毫無損於黃色的尊嚴。億唐網站為「明黃色一代」量身定做網上社區,深得中國雅皮歡心;誰要在上海扮酷,就得將一頭黑發染黃。在中國,時髦不一定就是西化。自打歷史上幾個紅頭髮、長雀斑的荷蘭水手路過中國以後,老一輩的中國人就管歐洲來的叫「紅毛野人」。 歐洲人也不甘示弱,報復性地反稱其為「黃禍」。雖然不夠友好,但也算是以前的一種文化互動吧。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