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走在尋找幸福的道路上

2013年6月7日

聯邦議院一個委員會用了兩年時間,尋找未來富裕和生活品質的衡量標準。現在,梅克爾總理宣佈,尋找幸福是當前領導層的首要任務之一。

Karma Tshiteem, Sektretär der Gross National Hapiness Commission, Königliche Regierung von Buthan
圖片來源: DW/R.Fuchs

(德國之聲中文網)是不是經濟繁榮,股市上揚,國庫充盈,公民富裕,一個民族就該處在最佳狀態呢?並非歐債危機爆發後,歐洲許多人才開始懷疑,更多物質富裕一定帶來生活品質提高這一論調。然而,對人而言重要的東西,卻是很難衡量的。兩年來,17名聯邦議員同17名科研人員開始深入這一困境,尋找答案。周四,這個聯邦議院的調查委員會提交了他們的工作報告。可以說,這份報告意味著同以往的測量參數的告別:即同國內生產總值的告別。一個政府是否做出了成績,多年來衡量它的便是國內生產總值是否增長,經濟總量是否上升。

家庭比經濟增長更重要

梅克爾總理也認為,以上思路是錯誤的。這也是梅克爾總理將尋找人民幸福的源泉歸納進領導的首要任務的理由。面對大約100名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梅克爾說,"有誰來關心你,如果你病了或者感到身體虛弱?能為你這麼做的人有多少?"她認為,生活品質的范疇遠遠大出財富。倫敦經濟學院生活品質研究所的萊亞德(Lord Richard Layard)教授贊同梅克爾的立場:"對人而言,最為重要的是人際關係的品質,也就是家庭是否穩定,工作崗位以及鄰裡環境的氛圍怎樣。"

幸福衡量標準報告提交地:總理府圖片來源: DW/R.Fuchs

為家庭、為休閒、為朋友拿出時間,在一個日益經濟化的生活空間裡,變得越發稀有。不丹王國的一名代表建議德國政府在這一領域開始轉變,放棄以往的將幸福鎖定經濟增長的方式,效仿不丹的做法,將國內人民幸福總值作為衡量的標準。在此,社會進步被分成9個方面。生活水準、健康保障、教育、良政以及生態也是世界其他國家公認的衡量社會進步的標準,而不丹還要再加上老百姓的心理感受、居住地點的人際關係、文化的多樣性以及人同時間的關係。不丹實施一套3乘8的公式,這也那裡的官方政策:8小時工作,8小時休閒,8小時睡覺。不丹的法律便是建立在這一公式之上。學校的冥想打坐課是必修課。這並不是說,學生每天都要像菩薩那樣靜坐數小時,而是要求他們每天用兩、三分鐘保持沉靜,讓它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因為這樣做對身心有好處。

幸福由什麼構成?

"對老百姓有好處的東西,政府卻沒法而規定。"這是華納(Ben Warner)的看法。他在美國弗羅裡達州的基層工作。他所在的地區自1985年以來就每年公佈一次生活水準指數。它不是由政府機構在制定的,華納說,"我們希望公民自己決定,什麼東西對他們來說是重要的。"在他看來,代表富裕和進步的東西必須由公民製定,"將人們召集到一起,給他們總結經驗的機會,然後再就今後的發展方向進行表決。"

聯邦議院的調查委員會成員施密特(Christoph M. Schmidt)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不過,德國聯邦議院的調查委員會並沒有實施這樣的基層民主。研究幸福的國際專家們一致表示,今後各國政府必須兼顧更多因素。該委員會成員施密特(Christoph M. Schmidt)表示,"承認生活的多樣性的同時,又把它用單一的數字表示出來,而後大家都會滿意,這種事情很難做到。"他說,摒棄呆板一味地提高生產總值的做法,未來加入生態及社會平衡的內容,讓它們也成為衡量社會進步的標誌。委員會將這一思路取名為W3。"為此,我們制定了10項標準,它們涵蓋人類生活的3大領域即經濟、社會和生態。"專家們還建議,就生活品質設立公民對話,以及公佈有關住宅、收入、工作負擔以及社會穩定、公民感受調查結果的相關報告。

作者:Richard Fuchs 編譯:李魚

責編:雨涵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