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烏克蘭戰爭引發的能源危機迫使德國去年將該國最後三座核電站的壽命延長了幾個月,超過了原計劃的廢止時間--2022年底。這三座核電站最終將於本周六(4月15日)壽終正寢。
儘管有輿論呼籲再次推遲關閉這些核電站,但德國政府表示,開弓沒有回頭箭,退核已經鐵板釘釘。與此同時,另外一些國家依然對核能充滿信心,或者至少將其視為應對氣候變化的無碳能源。
根據《世界核工業現狀報告》(WNISR),目前全球41個國家有412個核反應堆在運行。2021年,核電約佔全球發電量的9.8%,低於1996年17.5%的峰值。
目前,核能在世界能源結構中的份額低於可再生能源發電:能源智庫Ember本周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去年風能和太陽能佔全球發電量的12%,創下歷史新高。大多數核反應堆建於1968年至1986年間,主要分佈在歐洲、美國、前蘇聯和日本。這些反應堆的全球平均年齡為31年。
核電能否充當氣候救星?
中國: 從國內到海外的核野心
在核電站的建設和營運方面,中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中國目前營運著57座反應堆,還有21座反應堆正在建設中。迄今為止,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年輕的大型核電站群,其中五分之四、總共41個反應堆在過去10年內接入電網。2022年,核電在中國電力結構中的比例大約為5%。
北京的核野心朝著海外發展。不過,目前中國只向巴基斯坦出口了反應堆。目前在這個南亞國家運行的六個機組都是中國設計的。中國的其他國際核電項目,包括在英國和羅馬尼亞的核電站,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進入施工階段。
中國還沒有高放射性廢物的儲存處置庫,但目前正打算在戈壁灘上建造。中國的核廢料目前被儲存在國內的各個反應堆現場。
中國是否剛剛迎來了核能新未來?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印度:各方支持,進展緩慢
印度目前有19個核反應堆,總淨發電量為6.3吉瓦。另外還有八個反應堆正在建設中,預計總發電量為 6.0 吉瓦。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數據,2021年印度核電提供了39.8太瓦時的電力,佔總發電量的3.2%,比2020年的40.4太瓦時(佔總發電量的3.3%)略少。
在過去的10年中,印度有三個反應堆上線,有八個反應堆項目正在建設中。印度核反應堆的平均年齡約為20年。
儘管印度各黨派都在財政和政治上對發展核電提供支持,但該國的核電項目卻遭受了嚴重的時間和成本的超額支出。此外,還因土地所有權以及在發生自然或人為災害導致核電站的安全和安保問題引發爭議和抗議。印度也還沒有為高放射性的核廢料建立最終儲存設施。
6年前「3‧11」地震海嘯引發的福島核危機給日本這個不得不依賴核能的國家帶來了跨入新世紀以來最大的災難。福島核電站中的三個反應堆堆芯全部熔毀,四個反應堆爆炸。悲劇發生前,許多人都認為這樣的核災難不會在日本發生。事故中散發的放射性物質銫-137比廣島原子彈所釋放的同類物質多500倍。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Abc Tv6年前「3‧11」地震海嘯引發的福島核危機給日本這個不得不依賴核能的國家帶來了跨入新世紀以來最大的災難。福島核電站中的三個反應堆堆芯全部熔毀,四個反應堆爆炸。悲劇發生前,許多人都認為這樣的核災難不會在日本發生。事故中散發的放射性物質銫-137比廣島原子彈所釋放的同類物質多500倍。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Abc Tv災難帶來了嚴重後果。海嘯本身導致近19000人喪生或者失蹤。由於核洩漏造成輻射污染,福島核電站災區的超過10萬居民被迫離開家園。至於福島核災難中的死亡人數,迄今說法不一,有說15人的,有說人數更多的,但因許多癌症患者可能今後幾年將會陸續死亡,因此受害者數字很可能會上升到數千。
圖片來源: Greenpeace/Jeremy Sutton-Hibbert本周六(2017年3月11日),在福島核難爆發6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日本的東京以及事故發生的東北各地將舉行一系列哀悼儀式。當地時間下午14:46分,許多日本人將在6年前災難發生的這一時刻為死難者默哀一分鐘。
圖片來源: Reuters/T. Hanai福島核事故當年導致16萬人被強制疏散流離失所。而六年之後的今天,仍有數萬人生活在臨時性的住所內。綠色和平組織在今年2月公佈的一份報告指出,儘管福島核災難發生地附近"鬼村"飯館村(Iitate)的輻射指標仍超過國際標準,但此前疏散的居民仍被迫重返家園。
圖片來源: dapd災難也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日本政府宣稱福島核難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大約為1770億歐元。輻射對周邊地區國家所造成的影響和損失則無法準確估算。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P. Bronstein人類進入原子能時代後,曾發生過兩起災難性核事故,最嚴重的當屬1986年發生在前蘇聯車諾比的核電站事故,其次是2011年發生在日本福島的核災難,兩次均屬七級,屬於「災難性事故」。
圖片來源: UN Photo/IAEA/Greg Webb福島核電站的營運方東京電力公司在2011年的核災後因為危機處理不力遭到嚴厲批評。該公司如今被指責繼續掩蓋核災程度,未向公眾和盤托出真相。在福島省一個臨時存儲地,放滿了裝有放射性垃圾的塑膠袋,這是六年前那場災難的見證。營運商東京電力公司後來承認沒有充分做好應對自然災害的準備。 2012年7月,該公司被國有化,以避免破產的威脅。
圖片來源: Reuters/T. Hanai 醫生在對幼兒進行甲狀腺檢查。核事故對人的健康的長期風險有多大?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預測,受污染地區居民的患癌症風險只是略有增加。而一個國際醫療組織則預計,僅因為放射性物質洩漏到外部環境,就額外增加8萬例癌症風險。
圖片來源: Reuters據經營福島核電站的日本東京電力公司估計,要徹底恢復核電站的安全,至少需要30至40年的時間。該公司的1200名員工以及協約公司的大約7000名工人每天都在清理著福島核電站的廢墟。
圖片來源: Reuters/T. Hanai在核事故地區,已經有數十萬噸受到核輻射污染的水被儲存在儲水罐內。這些污水在經過處理後將被再次作為冷卻之用。問題在於,每天廠區內都冒出地下水,與冷卻的污水混合在一起。收集輻射污水的儲水槽也不斷出現問題:多數的儲水槽是以鋼板組成,經常發現裂縫。根據推測,輻射污水便是由此流入下水道後進入海中。2013年8月,人們得知已有300噸的輻射污水外洩,大量流入海中。這是自堆芯熔毀後最嚴重的事故。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3‧11」地震海嘯引發的福島核危機改變了世界許多國家對使用核電的態度。和德國一樣,一些國家相繼計劃退出核電,但與此同時也有其他國家不為日本核災難所動,堅持發展核電,其中包括美國、中國、英國等國家。今年的福島核難紀念日到來前不久,日本民進黨通過了准備向國會提交的《零核電基本法案》。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P.Jing 日本: 福島核災難之後的變化
烏克蘭戰爭和隨之而來的全球能源危機促使日本政府改變了2011年福島核電站災難後採取的退核政策。那場災難發生後,日本關閉了所有的核反應堆,大多數核反應堆至今仍處於停工狀態。
岸田文雄首相領導的政府現在正在推動一項計劃,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核能,呼籲由日本核安全監督機構批准的七個反應堆恢復運行。岸田還敦促日本考慮建造具有新安全機制的"新一代"反應堆。
在能源危機中,民意調查顯示日本公眾對核電的看法正在軟化,儘管社會各階層對核電的不信任感仍然很深。
芬蘭: 用核電應對氣候變化
芬蘭目前有四個核反應堆,供應全國三分之一的電力。據芬蘭經濟事務部稱,位於奧爾基洛托(Olkiluodon)的第五個反應堆正在建設之中。
近年來,由於對氣候變化的擔憂加劇,芬蘭對核電的支持隨之增加。貿易協會"芬蘭能源"去年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60%的芬蘭人支持核電,創下歷史新高。芬蘭的芬諾能源集團(Fennovoima )曾與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合作過一個核項目,但是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的2022年5月終止了合作。目前,芬蘭沒有任何核反應堆項目在進行之中。
與世界上許多其他國家相比,芬蘭在核廢料管理方面領先一步。它目前正在地下深處建造一個核廢料儲存庫,計劃於2025年投入使用。
法國: 世界最大的核電依賴國
法國對核能的依賴遠遠超過世界上其他國家,目前營運著56座發電廠,供應全國大約三分之二的電力需求。
這些核電站的平均年齡接近37年,最新一個反應堆於1999年聯網。去年,在檢測到腐蝕問題後,法國當局不得不關閉掉幾個反應堆,使該國核電生產降至30年來的最低點。
儘管存在這些問題,馬克宏總統領導的政府希望核電產量在未來幾年內再次上升到每年350至380兆瓦時之間。法國政府正在推進一項價值520億歐元的計劃,建造六個新的下一代EPR2反應堆。
法國也沒有高放射性廢物的最終儲存庫。
波蘭: 終於實施的核電新計劃
波蘭自1980年開始計劃核電站項目,並著手建設兩個反應堆,但在1986年車諾比核电站災難發生後停止。此後,波蘭曾多次嘗試重啟建設,但最終未獲成功。2014年,政府通過了一項建設六個新反應堆的計劃,第一個機組計劃在2024年投入使用。
2021年初,波蘭政府再次為在兩個地方建造六個反應堆的計劃打開綠燈,其中第一個反應堆將於2033年開始運行。
目前燃煤電站提供了波蘭約70%的電力需求,波蘭希望核能將幫助他們逐步淘汰燃煤電站。
美國: 核電作為清潔能源的來源
美國目前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核電站群--擁有92個商業核反應堆。
根據美國能源訊息署的數據,2022年,核電佔全國電力生產的約18.2%。在過去的十年裡,核電在美國能源結構中的份額一直在下滑--從大約20%下降到現在的18%多一點。在2012年達到約102,000兆瓦的峰值後,美國的核能發電量在2021年底下降到95,492兆瓦。
美國還擁有世界上最早的反應堆,其平均年齡為41.6年。大多數反應堆於1985年投入運行。目前只有兩個新的反應堆正在建設中。
然而,拜登總統倡導將核電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無碳電力來源。他領導的政府去年發起了一項60億美元的計劃,用以拯救面臨關閉風險的核電站。
從備受追捧的新技術到令德國人談「核」變色,從俄烏戰爭能源告罄給核能帶來一線生機,到2023年4月15日堅定退核。核能在德國走過了一條跌宕起伏的道路。
圖片來源: Frank Hoermann/SVEN SIMON/picture alliance位於慕尼黑附近Garching的德國第一座核反應堆於1957年10月投入使用。由於這座屬於慕尼黑大學的核反應堆外形酷似雞蛋,它被暱稱為 "原子蛋"。這是德國核能研究的一個里程碑,也是二戰後德國重新崛起的象徵。這一用於科研目的的核反應堆一直運行到2000年。
圖片來源: Heinz-Jürgen Göttert/dpa/picture-alliance 1960年,位於巴伐利亞州美因河畔的卡爾市建成第一座用於民用目的的核能發電廠,隨後反應堆功率更強大的核能發電廠在德國各地相繼投入使用(圖為1966年並網的Gundremmingen核電站)。那時,原子能普遍被視為既安全又可靠。1973年的石油危機更進一步推動了核能在德國的迅速發展。
圖片來源: Michael Bihlmayer/CHROMORANGE/picture alliance 由於一直無法找到萬無一失的方法儲存核廢料,反對者開始對核能是否真是潔淨能源提出質疑。1976年開始,在石荷州布羅克多夫(Brokdorf)核電站修建過程中,示威者多次同警方爆發衝突(攝於1981年)。
圖片來源: Klaus Rose/imago images核電帶來的危險也很快成為現實。1979年3月28日,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三裡島核電站發生了嚴重事故。1986年4月26日,位於蘇聯烏克蘭境內的車諾比核电站(圖)的一個反應堆發生爆炸,造成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核災難。輻射雲擴散至整個歐洲。這次事故對德國境內有關核能技術的討論也帶來了轉折。
圖片來源: Zufarov/AFP/Getty Images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個新的政黨-綠黨在西德應運而生,其成員主要來自左翼人士、和平主義者、環保人士以及反核力量。1983年的大選後,綠黨正式進入聯邦議院。圖為當時綠黨的領軍人物Gert Bastian、Petra Kelly、Otto Schily、Marieluise Beck-Oberdorf(左起)徒步行進到波昂聯邦議院。反核是綠黨的重點政治主張。
圖片來源: AP/picture alliance巴伐利亞州的瓦克斯多夫(Wackersdorf)鎮建設核廢料處理廠的計劃,引發了嚴重的暴亂。衝突導致多名抗議者和一名警察喪生,數百人受傷。建廠計劃最終在1989年被叫停,這也是德國環保運動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
圖片來源: Istvan Bajzat/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北部下薩克森州的戈爾萊本(Gorleben)則成為反對核廢料儲存鬥爭的象徵,該鎮被指定暫時存放核廢料,直到確定永久儲存地點為止。第一批核廢料於1995年4月24日運抵該鎮。抗議者一再封鎖道路、佔據鐵軌。圖為2011年最後一批核廢料到達戈爾萊本時,警察試圖將活動人士從鐵軌移開。
圖片來源: BREUEL-BILD/picture alliance2001年,施羅德總理領導下的社民黨綠黨中左翼聯合政府同大型能源公司就逐步淘汰核能達成協議。德國境內19座核電站都被規定了運行時限,並要求2021年前關閉最後一座核電站。2010年,以梅克爾總理為首的中右翼政府又推翻了退核協議。並決定延長核電站運行時限。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2011年3月,地震和海嘯災害造成日本福島核電站發生洩露事故,該事件對德國產生的影響,甚至超過了日本國內。作為資深物理學家,德國總理梅克爾出人意料地改變了她在核能政策領域的一貫立場。梅克爾突然宣佈,德國的核電時代將在2022年底前被畫上句號。2011年7月30日,德國聯邦議院投票批准了這一決議。
圖片來源: Michael Kappeler /dpa/picture alliance經過多年的激烈抗爭之後,石荷州布羅克多夫核電站(圖)在運行35年之後,終於在2021年成為歷史。下薩克森州的格洛恩德(Grohnde)核電站也在營運37年後,停止發電。
圖片來源: Christian Charisius/dpa/picture alliance昔日警察與反核人士大打出手的布洛克多夫核電站周圍,現在羊兒吃草,一片祥和的田園景象。但核電在德國或許並未成為歷史。
圖片來源: Georg Wendt/dpa/picture alliance烏克蘭戰爭爆發後,德國急於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俄方的「斷氣」也讓德國面臨能源缺口。這使得本已鐵板釘釘的退核政策重新引起爭議。執政聯盟中的自民黨領導人林德納(左)主張延長核電站營運時限,以便以核電取代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綠黨經濟部長哈貝克(右)已同意暫時保留德國南部兩座核電站作為緊急儲備至2023年春季。
圖片來源: Michael Kappeler/picture alliance/dpa德國在核能上沒有走回頭路。原定2022年底關閉最後兩座核電站,在推遲數月後,2023年4月15日,位於巴伐利亞的和巴符州的這兩座核電廠拉下關閉的閘門。德國真的徹底退出了核能,不過,與此相關的討論並沒有結束。
圖片來源: Frank Hoermann/SVEN SIMON/picture alliance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