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電影沖奧:「關鍵是要動人」

Ina Rottscheidt2007年1月25日

德國影片《別人的生活》獲本年度奧斯卡提名。導演唐納斯馬克(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k)接受德國之聲記者採訪,談德國電影如何走國際化路線。

新銳導演唐納斯馬克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德國之聲:首先恭喜您,唐納斯馬克先生。得知被提名奧斯卡獎的那一刻,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唐納斯馬克:我感到心裡的一塊石頭落了地。因為我知道,這是很多人企盼已久的。當然,提名這件事本身與我並沒有太大關係,不過,人們總以為,如果沒有獲得提名,將是一件很令人沮喪的事情。

我現在正在法國。昨天我參加了圖盧茲的電影首映式,這裡的法國人開了很大的一瓶香檳來慶賀,並且要求重新印刷電影海報,註明「2007奧斯卡提名」。

這部電影在法國反響如何?

非常好。出乎我的預料,法國人非常熟悉電影劇情,並且拿了120個拷貝,從比例上講,這個放映規模一點都不比德國小。我當然對此感到非常高興,因為法國電影界的反應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整個世界。例如先是法國人發現了邁克爾‧哈內克(Michael Haneke),然後他才突然在德國變成了重量級導演。

德國電影能在外國有銷路嗎?

對於外國觀眾來說,觀看一部帶有翻譯字幕的德國電影當然很不習慣。好萊塢電影一般都有多種語言的配音,至於美國人,早就習慣只看英語片,如果連續要讀2個小時的英文字幕,只能靠眼角餘光掃視電影畫面,感受當然很不一樣。因此,即便是最棒的德國電影到了國外也不比美國片叫座。例如,「Das Boot」是有史以來在美國市場上最成功的一部德國影片,票房收入達1100萬美元,不過這對很多美國大片——甚至一些小型獨立電影算不上什麼。因此,我們不要抱太大希望。不過,一些視野開闊、關注多元文化的精英觀眾能夠成為我們的影迷,這又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

如果撇開字幕不談,從內容上來講,您的電影能夠打動外國觀眾嗎?不瞭解故事背景恐怕是不行的。

並不是說,只有那些熟悉德國歷史的人才能看得懂這部電影。否則,這就是我的錯。我甚至感覺到,美國人很高興,這部電影並沒有沿用那種「黑白分明」的道德理念。現任政府在談到所謂的「邪惡軸心」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愛憎分明的態度並沒有影響他們對我的影片的理解。相反,我相信,在涉及到政治道德問題時,美國人變得更加開放,這在5年前恐怕還不是這樣。

您會為2月25日的奧斯卡頒獎晚會作哪些準備?

當然,我很興奮。不過我很清楚,能不能得獎完全不在我的掌控範圍之內。這取決於,別人如何評價我的這部電影。有人說,廣告宣傳會影響評委的決定。其實並不是這樣。奧斯卡評獎委員會是由很多非常成功、非常重要的電影人組成的,他們不會受到一些外界言論的左右。一部電影能否得獎,關鍵還是要看電影本身是否能夠打動人心。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