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去廢話」版的改革《決定》

2013年11月18日

在德國專家眼中,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是「向正確的方向邁出的一步」,但無法和1978年的那場改革大潮相提並論。因為要打破中國政治和經濟利益之間的關聯需要克服重重阻力,也需要時間。

China's Premier Li Keqiang delivers a speech at a reception marking the 64th anniversary of China at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in Beijing September 30, 2013. China's leaders will lay out plans to transform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economy at a key party meeting in November, leaving the question of how to do it largely unanswered as much of the reform agenda is still a matter of heated internal debate. REUTERS/Jason Lee (CHINA - Tags: POLITICS BUSINESS)
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如果說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會議公報中的內容是陳詞老調,讓人無法興奮起來。隨後公佈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則更能讓許多人眼前一亮。雖然《決定》的文本依然是以"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的中共背書體為開頭。但隨後的內容則更加具體的涉及經濟領域改革的方方面面。

德廣聯新聞聯播(Tagesschau)對《決定》的公佈感到"出乎預料"。《南德意志報》認為應該為放鬆"一胎政策"和取消勞教所的決定而"鼓掌"。部分德媒觀察到,中國政府還將更加開放私人領域的投資,讓這一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重新獲得發展的動力"。

就職於科隆德國經濟研究所(Institut der deutschen Wirtschaft)的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克勒夫(Galina Kolev)注意到,當前許多人願意把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改革決定和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相提並論。而她卻並不認可這樣的說法。雖然中國政府強調了市場的重要性,並努力實現從投資型經濟到消費型經濟的轉型,但這些"都是多年來眾所周知的政策方向。"

科隆德國經濟研究所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克勒夫(Galina Kolev)圖片來源: Institut der deutschen Wirtschaft Köln Medien

為了促進消費型經濟的發展,中國放鬆了執行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允許讓夫妻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家庭最多擁有兩名子女。在克勒夫眼中,中國政府的考慮一方面是降低人口的平均年齡,放緩人口結構老齡化的趨勢。另一方面,更多青年人同時也意味著更多的消費,以及更多未來能夠支付社會福利保險的就業者。同時,政府允許利率自由化的決定也能夠提高普通民眾的投資收入,促進消費。但所有這些,並不是全新的提法。中國政府在過去的幾年中曾多次強調推出相關政策調整的重要性。

"我認為,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當前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不再合適。與2007年相比,中國的經濟增速幾乎減少了一半。現在中國需要新的發展策略。比如說生產科技含量更高的產品,或者完善構建產業鏈,做到不僅僅組裝汽車,也能生產引擎。"

"向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

對於克勒夫和長期觀察中國經濟發展態勢的德雷格(Christian Dreger)來說,中國政府最新公佈的改革決定是"向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作為柏林德國經濟研究所(Deutsches Institut für Wirtschaftsforschung)的宏觀經濟工作組主任,德雷格認為中國只能更加堅定的向市場經濟靠攏。他指出,《決定》的許多內容要素都指向這一趨勢。包括讓定價權回歸市場,鼓勵私營經濟發展,激發私人企業的創新熱情,開放金融市場,減少中國大型銀行的強勢壟斷,改善私營企業的融資困境。

柏林德國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工作組主任德雷格(Christian Dreger)圖片來源: DIW Berlin

儘管如此,德雷格也認為新公佈的《決定》並不是一種突破。"中國政府早就清楚地認識到了他們面對的挑戰。比如說加強私營經濟這一點,這並不是什麼新的認識,中國領導層多年來都一直強調這一點。還有金融市場的自由化,貨幣政策的透明化,以及金融領域的發展必須和實體經濟發展相掛鉤等,這些都是再清楚不過的事情。"

《決定》中關於開放金融市場的內容尤其吸引了德雷格的注意力。在他看來,中國的私營企業非常需要資金。開放金融市場,允許影子銀行"轉正"能夠給私營企業帶來發展所急需的資金,激發它們的創新能力。

[No title]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

此外,中國領導層加快實現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的決心也是"正確的決定"。德雷格堅信,目前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的中國將在多年後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無法再繼續保留地區貨幣的身份,必須更加國際化。

改革的代價和阻力

同時,決定改革也意味著必須為此付出代價。中國政府目前的表態說明,經濟發展速度應該至少維持在7%左右,這樣才能創造足夠的就業崗位,維護社會穩定。而德雷格指出,中國經濟在從依賴政府投資到依靠個人消費的轉型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將有所減速。這就要看政府願意用多少經濟發展減速的代價來實現轉型。

改革勢必讓經濟快車減速圖片來源: AP

另外國有企業市場化的改革勢必將觸及官員利益。科隆德國經濟研究所的中國問題專家克勒夫認為,在國有壟斷體系中能夠獲利的政界官員並不願意看到真正開放的市場。所以,中國政府在落實最新公佈的改革方案過程中會遇到各種阻力。"中國政治和經濟之間的互動關係不會在一夜之間就消失。這也會成為阻礙改革的主要力量。真正實現改革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作者:任琛

責編:洪沙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