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汽車零配件業加速轉移中國東歐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9月14日

德國汽車工業由於高成本而轉移到東歐和中國已經早已不是秘密。現在已有三分之一的汽車零配件企業在東歐生產,六分之一的企業在中國生產。然而這僅僅是開端。最新民意調查顯示了驚人前景。

世界最大的輪胎企業之一-漢諾威的Continental股份公司圖片來源: AP

企業咨詢公司恩斯特與揚詢問了200個德國汽車零配件企業,這些企業的規模從營業額500萬至5億歐元不等。將近二分之一的該業企業已經在國外伸了一腿。近四分之一的企業已有把40%的生產轉移到東歐去的具體計劃。23%即近四分之一的企業打算投資中國。

恩斯特與揚公司這份調查報告的撰寫人之一彼得.福斯說:「選擇地點方面的區別是,持轉移往東歐意圖者主要從薪水成本上考慮,選擇中國的主要考慮的是靠近銷售市場,因為從運輸成本出發,只有在當地生產有意義,而不是在西歐生產,然後船運到中國去。」

在全球生產地點選擇中,中國和捷克排在最前面,然後是匈牙利和波蘭。

中國和東歐這兩個地區都獲得了接受詢問的德國汽車零配件企業很高的打分。這兩個地區都能在薪水成本、靈活性和雇員的積極性方面得分。在得分因素方面,低薪水和勞動要素的靈活性理所當然地得到企業的高度重視,而西歐政治家們成天大聲疾呼要引入的稅收優惠、投資補貼這些因素在企業作出轉移生產決定時則幾乎不起任何作用。

綜合接受詢問的企業之說,今後在西歐幾乎不再建新的工廠。而從西歐轉移出去的生產早已不再侷限於薪水密集型的部分。

福斯說:「這一點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我們問及的企業明確地表示,零件的製造和最終的裝配也將移往東歐和中國。也就是說,這一轉移將涉及更全面複雜的勞動步驟。」

至於從長期看德國這個生產地點是否會因此而處於危險境地,福斯的說法是:「生產地點德國的危險境地是生產之轉移。但生產地點德國在品牌定位領域和研發領域仍然擁有存在權。這些更強烈地要求,通過相應的培訓體系和創造性企業的自我造型,比以往更有力地投身於國際競爭之中。」

此外,福斯先生認為,走向東方並不意味著同時要大規模地削減德國國內的生產崗位,「有意思的是,過去幾年裡已存在從西歐和德國向東歐和中國大規模轉移生產的事,但在這段時間裡德國的工作崗位甚至有所增加,因此不能用一對一來理解事情,不能說隨著生產的轉移德國的工作崗位會自動削減。必須通過一種轉業培訓來保證工作崗位削減的事不至於發生。」

這次調查的總結:外移幾乎是不可遏制的,因為德國不可能把它的薪水壓回去。所以這個行業應該更多地朝著市場營銷、工程、研發的方向專業化,儘管,也恰恰是因為中國也正在培養著它的工程師大軍。

值得特別指出的是,96%的接受詢問企業認為在中國活動最大的風險是技術偷盜。

(洛爾夫.溫策爾)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