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兩國成立聯合議會的想法很簡單也很現實:開展更多的辯論,加強溝通與聯繫。為了這一目的,德法兩國各有50名議員出席在巴黎舉行的"德法聯合議會"首次會議。聯邦議院議長朔依布勒(Wolfgang Schäuble)和法國國民議會議長費朗(Richard Ferrand)為新成立的聯合議會簽署了協議。
卡倫鮑爾的要求引起不滿
所有議會黨團的代表剛剛開始辯論,德法之間爭論的焦點就已經很清楚: 來自法國共和黨的議員和保守的德國基民盟/基社盟成員強烈批評基民盟領導人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提出的要斯特拉斯堡放棄洲議會所在地的要求。法國議員赫澤爾說:"確保這樣的事情不會發生,是法國議員的責任。"赫澤爾的講話贏得其同胞的熱烈掌聲。
在接下來的新聞發布會上,朔依布勒為卡倫鮑爾進行了辯護。他表示:"如果不是涉及到實質性的問題,就不會發現矛盾。 "朔依布勒同時還讚揚了法國總統馬克宏在有關歐盟改革辯論中的"顯著貢獻。"
56年前,曾在數百年時間裡彼此視為死敵的兩個國家,正式締結友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這麼短的時間裡就發生這樣的事情,簡直與奇跡無異。因此,梅克爾和馬克宏有足夠的理由,簽署一份新《愛麗舍條約》。新條約在亞琛簽署。
圖片來源: AP當法國總統夏爾‧戴高樂1962年到波昂訪問德國總理康拉德‧艾德諾時,歐洲熱正方興未艾。半年後,這兩位政治家簽署了愛麗舍條約,並由此確立了兩國間的友誼。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70年代,在各自國家首腦和政府領導人中,吉斯卡‧德斯坦和赫爾穆特‧施密特結誼尤深。德斯坦總統也曾到漢堡私人住宅拜訪過施密特,不過,對這位德國總理「令人難以忍受的抽煙嗜好」頗有怨言。德斯坦總統能說一口流利的德語;已故施密特則一輩子遺憾,未學法語。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現有約2000個法—德城市締結夥伴關係,其中某些夥伴關係比愛麗舍協議還早。德國圖林根州龍訥堡(Ronneburg)和法國裡昂附近的歐特維爾—隆普內斯(Hauteville-Lompnes)之結為姐妹城市,要到德國重新統一之後方才可能。城市夥伴關係增進學生、文化、職業交流。
圖片來源: DW法德交往史上的輝煌時刻:1984年,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和聯邦德國總理赫爾穆特‧柯爾在凡爾登悼念兩次世界大戰受害人儀式上不由自主握住對方的手。很少有圖片能如此生動地象徵德法和解。
圖片來源: ullstein bild/Sven Simon戴高樂和艾德諾從一開始就想到了兩國的青年:他們應走到一起,相互學習。德國青年古特克內西特(Nikolas Gutknecht)和法國青年普爾斯福特(Patrick Pulsfort)在2016年的一個紀念一次大戰活動上為其他青年提供服務。從1963年以來,德法青年組織使900萬德法青年走到了一起。
圖片來源: DW/B. Wesel曾經的敵手今天組成共同部隊。德法聯隊於1989年組建,1993年成為歐洲軍團的有機組成部分。該部隊曾在巴爾干、阿富汗和馬裡執行主要任務。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在政治上,基民盟籍的德國總理安吉拉‧梅克爾同法國薩科奇總統的繼任—社會黨籍的弗朗索瓦‧奧朗德之間的關係從未親密過。尤其在歐洲國家債務危機中,梅克爾敦促節約,奧朗德則強調景氣刺激。儘管這樣,也出於對歐洲的責任感,兩人仍能找到一個良好的共事層面。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很久以來,法國人對德國是經濟上更強的夥伴這一點耿耿於懷。2017年,出現一次例外:標致和雪鐵龍所屬的法國汽車集團PSA收購了老牌德國生產商歐寶。從那以來,很多在德歐寶雇員憂心忡忡,生怕工作崗位不保。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F. Rumpenhorst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年之際,法國總統馬克宏和德國總理梅克爾在貢比臬會晤。1918年,停戰協議在此簽署。一名女嘉賓把梅克爾錯當成馬克宏夫人,—此情此景將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中。德法友誼畢竟還未走到這一步呢。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K. Nietfeld 選項黨代表的發言引起騷動
德國另類選擇黨議員克萊恩威希特( Norbert Kleinächter )的講話在德國陣營中引起不滿。他首先稱讚法德合作是"友誼的象徵",之後便開始在其五分鐘的演講中全面打擊歐盟。他說,因為沒有"參與發言權",在巴黎也有人走上街頭遊行,以此暗指法國的"黃背心"抗議活動。
法國國民議會議長費朗最後宣佈,德法聯合議會下次會議定於秋季在柏林召開。
李京慧/樂然 (法新社、德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