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健康

德爾塔克戎(Deltacron)組合變種:專家這樣說

2022年3月20日

德爾塔克戎是冠狀病毒變異毒株德爾塔(delta)和 奧密克戎(omicron)的組合。這種已經得到確認的混合變體是否更危險?現有疫苗還管用嗎?

Neue Virusvariante "Deltakron"
圖片來源: Frank Hoermann/SVEN SIMON/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當一塞普勒斯研究人員在 1 月初首次報告發現了冠狀病毒 delta 和 omicron 變體的混合形式時,人們大為緊張。隨後,事情釋然:他所發現的是實驗室內發生污染的結果。 

兩個月後,在歐洲和美國確實發現了 Delta 和 Omicron 的組合感染。迄今,尚無大量病例。然而,即使不少國家已在很大程度上放寬了防疫抗疫措施,但德爾塔克戎這一混合型變異毒株形式的出現讓人警惕,提醒我們:大流行瘟疫遠未結束。

確認混合變體

姆霍爾茲感染研究中心病毒免疫部主任奇欽-塞因( Luca Cicin-Sain )證實說, "現已相當清楚,它確實是一種 Deltacron 變體。"

世界衞生組織也已準備好應對這種混合式病毒。該組織冠狀病毒技術主管范‧克爾克霍夫( Maria van Kerkhove )表示, "我們知道這種混合式毒株,是 Delta AY.4 和 Omicron BA.1 的組合。" 她稱,在delta 和 omicron 這樣的變體如此肆虐情況下,出現混合變體完全可以預料。

德爾塔克戎是否更危險?

雖然 delta 會導致更嚴重病程、omicron傳染性特強,但並不一定意味著,這兩種病毒變種的組合會更加危險。

據"Gisaid"基因組資料庫報導,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對基因組序列所作的分析顯示,德爾塔克戎的確含有雙線特徵突變:它從 Omikron BA.1 變體中接管了幾乎完整的棘突基因,並與 Delta AY.4 變體結合。而這一結合可能使雜交變體更易與宿主膜對接,從而更具傳染性。

這一特性增加了人們對更具傳染性的混合變種可能盛行的憂慮,尤其是,目前,世界各地都在放鬆相關防疫措施。它有可能導致大瘟疫期延長,而且,由於混合體中的德爾塔毒株份額,嚴重病程可能再度更頻繁出現。

不必驚慌!

不過,多數專家對"德爾特克戎"的反應相對冷靜。迄今,在德國、法國、荷蘭、丹麥、英國和美國只出現少數孤立病例。它或許表明,此一混合變體並不那麼危險。

免疫學家奇欽-賽因解釋說:"如果那真是一種傳播更快並導致嚴重病程的變體,那就該有更多的相關病例了。"他強調,當然必須密切關注這個混合變體,不過,目前,他不驚慌。

法國巴斯德研究所( Institut Pasteur )專家塞蒙-洛裡埃(Etienne Simon-Lorière ) 也持類似觀點。他指出,到目前為止,這一混合變體仍極罕見,且未出現指數級增長跡象。換言之:該變體未顯示出令人擔憂的增長率。

專家們對德爾塔克戎反應相對平靜,也是由於 Sars-CoV-2 的混合變體已多次出現。曾在維康信託桑格研究所( Wellcome Trust Sanger ) 負責 Covid-19 基因組計劃的巴雷特( Jeffrey Barrett )博士解釋說, "從某個主導變量到另一個主導變量的過渡階段中會發生這種情況,它通常是一種科學異象,僅此而已。"

儘管病毒傳播飛快,老百姓似乎不在乎了:這是德國2月初的街頭圖片來源: Christoph Hardt/Geisler Fotopress/picture alliance

德爾塔克戎是怎麼來的?

世衛組織表示,在delta 和 omicron 這樣的變體如此肆虐情況下,出現混合變體並不意外。

 如有人同時感染兩種冠狀病毒變體,有可能會出現這種重組變體。它雖極罕見,不過, 尤其在今年年初,奧密克戎剛取代德爾塔成為主要變體,若此時有人同時接觸這兩種病毒,就可能同時感染上它們。

隨著病毒在宿主細胞中繁殖,遺傳物質可能已混合並組合成次生變體。然而,它只能是例外,因為,只有在最罕見情況下,這種混合變體才能生存,原因是,它通常不具備原始變體的進化優勢。 

現有疫苗管用嗎? 

接種疫苗、加強接種疫苗都不能避免感染冠狀病毒,數星期來,感染數量居高不下,表明了這一點。 這主要是因為,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可通過逃逸突變部分繞開人體內建起的免疫保護屏障。

因此,無論是疫苗接種還是先前的感染或許都不能完全免遭德爾塔克戎的侵犯。 但是:這種混合變體迄今未能佔上風,因此,接種以及加強接種至少可以預防出現嚴重病程。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