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將不會出席冬奧會。他的一名發言人接受德國電視一台ARD採訪時強調:「美國宣佈其決定之前總統就沒有計劃前往。」 美國已經宣佈對中國舉辦的冬季奧運會實行外交抵制,原因是持續的「種族滅絕」行為和其它人權侵犯現象。此後,許多德國政治人物也發出呼籲,希望德國也對奧運會採取此種措施。德國自民黨青年組織「自由青年」(Junge Liberale)就提出應該與美國一樣對北京冬奧會進行外交抵制。「自由青年」聯邦主席布蘭德曼(Franziska Brandmann)對德新社表示,中國應該對多次侵犯人權的行為負責,她尤其提到新疆的維吾爾人。
本周二(12月7日),社民黨政治家肖爾茨(Olaf Scholz)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會謹慎,顧及國際全局地就如何與中國打交道進行商討。
延續梅克爾對華政策
德國聯邦議員本周三(12月8日)舉行投票,肖爾茨當選總理。據德國《經濟周刊》報導,在此之前,他就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出訊號,表示將延續其前任梅克爾的務實路線。一位歐盟官員告訴德國《經濟周刊》:"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已經代肖爾茨向習近平傳了話,肖爾茨希望維持梅克爾的中國政策。「報導還稱,柏林外交界人士證實了這個消息。肖爾茨還對習近平表示,將會對中國持批評態度的綠黨和自民黨進行牽制。今年10月份的電話會議中,肖爾茨曾表示支持有爭議的《歐中投資協議》。
一名政府發言人對《經濟周刊》證實,聯邦議會選舉後肖爾茨與梅克爾就中國問題進行了商談。據一位內部人士透露,她對未來的中國政策表示擔憂。
肖爾茨當選德國聯邦總理後,習近平和李克強立即分別致電表示祝賀。根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習近平表示高度重視中德關係發展,願同肖爾茨一道努力,以明年兩國慶祝建交50年為契機,鞏固並深化政治信任,拓展各領域交流合作,推動中德關係邁上新台階。李克強表示,中德關係已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他期待同肖爾茨建立並保持良好工作關係,充實中德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內涵,推動中德友好互利合作。
從2005年出任德國總理至2021年卸任,梅克爾總共12次訪華,足跡遍佈中國大江南北。現在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這位德國政壇「鐵娘子」的歷次中國行。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 Jensen
「你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你也即將卸任德國總理,中國人重情重義,我們不會忘記老朋友,中國的大門隨時向你敞開」,在梅克爾即將卸任之際的2021年10月1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同德國總理梅克爾舉行影片會晤時,高度評價對中德、中歐關係發展作出的貢獻。在其擔任德國總理的16年裡,梅克爾曾12次訪華,足跡遍佈中國大江南北。
圖片來源: Liu Bin/XinHua/dpa/picture alliance2006年5月,出任德國總理剛半年的梅克爾首次訪華,受到廣泛關注。她的前任施羅德與中國關係密切,梅克爾曾以反對黨領導人的身份批評施羅德政府的對華政策。在此行中,她除了在北京與胡錦濤、溫家寶舉行會晤外,也前往上海,體驗了磁懸浮列車(圖)。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dpaweb/epa/R. Vennenbernd2007年8月,梅克爾第2次訪華,當時正值中德建交35周年之際。她在此行中前往南京,為德國在華系列文化活動「德中同行」揭幕,並與南京大學師生交流(圖)。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P. Grimm2007年9月,梅克爾在總理府會見了藏人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引得北京勃然大怒,德中關係隨之進入「冰期」。2008年兩國關係開始回暖。2008年10月,梅克爾前往北京,出席亞歐峰會並與中國國家總理溫家寶舉行會晤。她在北京受到了熱情接待。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epa/P. Grimm在這張照片上,德國政壇「鐵娘子」顯得格外溫柔。這張圖片攝於2010年7月西安,當天正好是梅克爾56歲生日,按中國屬相屬馬的她正與兵馬俑陶馬合影。在她的此行中,德中簽署了多項經濟技術合作協議。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 Jensen2012年2月,梅克爾第5次訪華,與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晤,並在溫家寶的陪同下前往廣州,出席德中經濟論壇,參觀德國隧道設備製造商海瑞克在廣州的分公司,同時夜遊珠江。圖中,當地小學生向這位德國女總理獻花。
圖片來源: dapd這是梅克爾2012年8月訪華,圖中她正與習近平舉行會談。值得注意的是這時習近平的職務還是國家副主席,在不久後的中共十八大以及第十二屆人大上,他成為中國「一把手」。在此行中,梅克爾也在中國總理溫家寶的陪同下乘坐高鐵、訪問天津,拜訪了空中巴士在天津設立的組裝基地。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2014年7月,這位德國「鐵娘子」第7次訪華,前往成都和北京。梅克爾在成都神仙樹農貿市場的照片也盛傳一時(圖),據報導觀摩品嘗了宮保雞丁。此外,她也在成都參觀了德國大眾與中國一汽的合資企業,並在北京出席首次「德中經濟顧問委員會」會議。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2015年10月,梅克爾第8次訪華。在北京與習近平等會面後,她受邀前往李克強的故鄉安徽,來到了合肥農村,到訪農戶家庭、參觀鄉村小學(圖)。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J. Eisele2016年6月,梅克爾和李克強出席了第四輪德中政府磋商,中德兩國也在她此行中達成了網路安全協議。值得一提的是,梅克爾此行也在德國大使館內會晤了公民社會的代表。
圖片來源: Reuters/W. Zhao雖然看起來穿的是同一件上衣,但這其实是梅克爾另一次訪華之旅。2016年9月,梅克爾在杭州參加了G20峰會,這也是她第10次來到中國。鑑於德國是來年(2017年)G20峰會的主辦國,在照「全家福」时,梅克爾站在習近平右邊、正中的位置。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B.v. Jutrczenka这是梅克爾作為德國總理第11次訪華。2018年5月24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廣場為她舉行了歡迎儀式,兩位「老朋友」也就中德關係等問題進行了交流。在中國即將迎來改革開放40年之际,梅克爾此次行程還包括訪問有改革開放「試驗田」之稱的深圳。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Kappeler梅克爾的第12次訪華正值延續數月的香港抗議活動之下,此時新冠疫情尚未爆發。這是她作為德國總理最後一次訪华,梅克爾在2019年9月的這次訪問中也談到香港問題,呼籲通過政治對話、和平解決危機。圖中是梅克爾和李克強在歡迎儀式上。因为梅克爾此前數次在站立時出現顫抖情況,她這段時間一般是坐著聽國歌演奏。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Kappeler 《每日鏡報》認為,還沒有正式上台之前肖爾茨就向中國領導層發出訊號,不僅表明他要維持其前任的執政路線,而且表明會不顧及聯盟夥伴的立場來執行這一路線。該媒體援引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學者馬曉月(Mareike Ohlberg)指出:"過去幾年裡,德國的中國政策都是由總理府決定的。「不過她發出警告,延續梅克爾政策已經不符合時代的發展:「甚至一部分德國商界人士現在也在推動採取更嚴厲的政策……德國新政府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檢視德國對中國的依賴程度,並逐步減少這種依賴,使自己受到更少傷害。此外,對於中國對個別歐盟國家採取行動的事實,比如對立陶宛,德國必須在歐洲層面找到答案。」
(綜合報導)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2021年12月,美國以人權問題為由,宣佈對2022年北京冬奧會進行外交抵制。這和全面撤出比賽的抵制並不相同,因為運動員參賽不受影響。歷史上曾發生過六次部分國家聯合抵制奧運會的案例,這些全面抵制行動都有哪些政治背景?還有哪些奧運會雖未遭到正式抵制,但卻被政治爭議所籠罩?
圖片來源: Zhang Chenlin/XinHua/dpa/picture alliance希特勒領導的納粹政權上台之後,將1936年夏季奧運會辦成了宣揚「雅利安人種優勢論」和納粹政治主張的舞台。對這場奧運會的聯合抵制行動其實並未成功。雖然不少歐洲國家曾計劃拒絕參加,爭取將比賽改在巴塞隆納舉行。然而西班牙內戰導致這場本應與柏林奧運會分庭抗禮的賽事在開幕前夕被迫取消。最終美國等西方國家還是派運動員赴柏林參加了比賽,真正抵制的只有西班牙、蘇聯和一些猶太運動員。
圖片來源: United Archives/imago images有8個國家代表團出於不同的原因拒絕派代表參加第16屆夏季奧運會。埃及、伊拉克、柬埔寨和黎巴嫩是因蘇伊士運河危機中,埃及遭以色列、英國和法國入侵而宣佈不參加本次奧運會。 荷蘭、西班牙和瑞士為抗議蘇聯鎮壓匈牙利革命而採取抵制。而中國則是因抗議台灣作為「中華民國」參賽而宣佈抵制。此前,國際奧委會作出了允許「中國奧委會」和「中華民國奧委會」同時參加第16屆奧運會的決定。
圖片來源: United Archives/imago images這是奧運會第一次在亞洲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滿中華民國以「中國」名義參加,因此抵制本屆奧運會。 印尼因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拒絕參加本屆奧運會。台灣方面派出了80人的代表團赴東京參賽。北韓當時因為國際奧委會不承認「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這個國名宣佈抵制以示抗議。這一年,南非因為實行種族歧視政策而未被邀請。之後的幾屆奧運會上,南非也一直缺席,直到結束種族隔離政策之後,才在1992年被允許重返奧運舞台。
圖片來源: ZUMA Press/Keystone/imago images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也是導致大量非洲國家缺席本屆奧運的原因。為了抗議曾率領橄欖球隊訪問南非的紐西蘭代表團參加本屆奧運會,坦桑尼亞等多個非洲國家聯合抵制本屆奧運會。 作為主辦國,加拿大政府禁止中華民國代表團以其國旗國號入境參賽,並要求以「台灣」名義參賽。台北方面對此表示拒絕,在溝通無效後宣佈退出奧運會。
圖片來源: Pressefoto Baumann/imago images1980年3月21日,為抗議蘇聯於1979年入侵阿富汗的行為,美國總統吉米‧卡特宣佈美國將抵制本屆奧運會。美國的決定得到全球50多個國家的響應,包括日本、加拿大、聯邦德國和中國。這使得最終只有80個國家參與本屆奧運會,僅佔到具有參賽資格國家和地區的五分之三。
圖片來源: Werner Schulze/imago images這次奧運會的抵制行動也是冷戰的產物。在美國等國抵制1980年後,蘇聯和東歐集團以及北韓、越南、古巴等共產主義國家都集體抵制了洛杉磯奧運會以示報復。中國派代表團參加了這場奧運會,許海峰在男子手槍慢射比賽中獲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史以來第一塊奧運金牌。
圖片來源: Paul J. Sutton/DUOMO/PCN/imago images這是歷史上最後一次遭到聯合抵制的奧運會。韓國首都漢城(今譯為首爾)在爭取到主辦權後,北韓要求與其合辦,但韓國不同意比賽項目在北韓舉行,兩國未達成共識,因此北韓抵制比賽。北韓還被認為在之前的1987年製造了大韓航空飛機爆炸事件,以阻撓奧運會舉辦。最終,北韓、古巴、尼加拉瓜、阿爾巴尼亚、衣索比亞、塞舌爾和馬達加斯加未參加本屆奧運會。
圖片來源: Steven E. Sutton/DUOMO/PCN/imago images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召開前,世界各國以及不少的國際組織亦就如人權、藏獨、兩岸問題和環境等提出質疑,引發起不少的爭議。儘管如此,包括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在內的多國領導人都參加了奧運會開幕式。中國也在這屆奧運會上憑借主場優勢,奪取金牌榜榜首。
圖片來源: Kazuhiro Nogi/AFP/Getty Images這次在俄羅斯舉行的冬季奧運會也沒有遭到抵制,但也是政治色彩頗為濃厚的一屆奧運會。籌備工作因為西方對俄反同性戀法以及該國人權紀錄和其他問題的指責而蒙上陰影。時任美國总统歐巴馬、德國聯邦總統高克和不少歐洲主要國家首腦都缺席此次冬奧會。
圖片來源: ZUMA Wire/imago images2021年12月6日美國宣佈,鑑於人權問題,將對北京冬奧會實行外交抵制。拜登政府將不派任何外交或官方代表參加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殘奧會。但運動員參加比賽不受影响。紐西蘭与澳洲也跟著宣佈將不派外交官出席北京冬奥。澳洲強調決定與中國人權問題與雙邊緊張關係有關,但紐西蘭則強調其決定與美國無關。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將不會出席冬奧會,但他的一名發言人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美國宣佈其決定之前總統就沒有計劃前往。」
圖片來源: Mark Schiefelbein/AP/picture alli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