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衝突中國

德語媒體: 中國何時管教其殖民地俄羅斯?

2024年7月27日

烏克蘭外長到訪北京,是否意味著中國調停俄烏發揮了作用?《萊茵內卡報》認為,歐洲暫時難以瞭解中國到底採用什麼戰略。《新蘇黎世報》警告,中國是俄羅斯-北韓-伊朗軸心背後的支持者。《世界報》預測,中國遲早會收拾俄羅斯這個總給自己惹麻煩的殖民地。

今年5月,普丁到訪北京與習近平會晤圖片來源: Sergei Bobylov/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海德堡出版的《萊茵內卡報》刊發短評指出,中國在俄烏之間調停到底能起多大成效,並不是馬上就能看清的。

「匈牙利總理奧爾班此前充滿爭議的『和平使命』是不是促成了烏克蘭外長庫列巴的北京之行?誰知道呢!反正,在歐盟內部,沒有人認為奧爾班的行動取得了成效,彷彿誰開門很重要似的。其實,關鍵是要有人去開門,畢竟最終還是要以成敗論英雄的。傻子才會認為這是一條捷徑,但是那些從一開始就拒絕對話的人,則是更傻的傻瓜。」

「中國正在逐步嘗試調解歐亞大陸的核心衝突,歐洲必須關注中國扮演的角色。不過,北京卻不會讓別人窺視其戰略底牌。」

7月24日,烏克蘭外長庫列巴與中國外長王毅在北京舉行會談圖片來源: Lu Hanxin/AP/picture alliance

瑞士《新蘇黎世報》以「來自莫斯科的和平吹鼓手」為題,刊發評論指出,俄軍在戰場上近期盡顯疲態,普丁因此加強了訊息戰的攻勢,而中國也在其中發揮了一定作用。

「有一個因素尤其能夠削弱西方陣營的抵抗意志:克里姆林宮假裝有意推動和平,從而迷惑西方公眾、掩蓋莫斯科的真實目的。有關莫斯科悄悄發出『和平訊號』的謠言正在傳播,聲稱侵略者一定程度上願意讓步。在某些西方媒體的報導中,只要俄羅斯侵略者不像此前那般堂而皇之地掠奪受害者的領土,就已然是『驚人的讓步』。」

「這場大規模的假訊息攻勢旨在讓西方公眾產生普丁真的有意和平之印象。在歐盟內部,匈牙利總理奧爾班就是這場表演的主角,他是普丁和習近平的小跟班。為了履行其自稱的『調停使命』,奧爾班不久前先後訪問烏克蘭、俄羅斯、中國,此舉也為中國的所謂『和平計劃』貼金。作為俄羅斯戰爭支持者的北京當初拋出這份計劃的目的就是誤導西方。」

作者認為,無論以莫斯科為首的假新聞宣傳怎麼說,普丁都不會放棄徹底消滅烏克蘭國家與民族認同的企圖,而且不惜將戰火燒到整個西方。「為此,他與末日般的伊朗極端政權以及恐怖的北韓獨裁政權聯手,構建了一個獲得中國認可的反西方戰爭軸心。目前,俄羅斯戰爭機器的正在狂轟濫炸散播恐怖,旨在集中力量徹底摧毀烏克蘭的民用基礎設施,從而徹底摧毀烏克蘭民族的生存基礎,俄羅斯的罪行稱得上是種族滅絕。」

中俄關係:真朋友還是權宜合作?

02:32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柏林出版的《世界報》以「普丁的俄羅斯早已成為了中國殖民地」為題,刊發了美國羅格斯大學烏克蘭裔政治學者Alexander J. Motyl撰寫的客席評論。作者認為,普丁還在做著沙俄帝國迷夢,而中國卻早已能夠拿捏俄羅斯、甚至能插手莫斯科的內政。

「普丁兩度入侵烏克蘭,試圖奪取沙俄帝國皇冠上的明珠。他的巨大野心延申到高加索、中亞、東歐。普丁的擴張主義言行發生在俄羅斯的中國殖民地地位被固化之時。普丁的野心不會成真,因為只有帝國能獲取殖民地,而殖民地卻不會變成帝國。」

「儘管中國別無選擇地在俄烏戰爭問題上站隊俄羅斯,但是這場戰爭及其帶來的不穩定局面卻是當前中國最不希望看到的。中國的全球稱霸訴求基於其經濟實力、軍事實力以及對當前國際秩序的妥協。一場錯誤開啟的、可能導致其最大殖民地俄羅斯失穩的、可能破壞中國與世界各國利潤豐厚關係的戰爭就算能夠給北京帶來短期利益,最終卻會導致其自我毀滅。」

「如果烏克蘭戰場局勢變得對俄羅斯不利----鑑於俄軍令人難以承受的巨大傷亡,這很有可能發生----那麼中國屆時將不得不遏制莫斯科的過激行為並使其恢復理智。」

「對於中俄兩國而言,更令人不安的是俄羅斯確實有輸掉這場戰爭的可能性。抑或是在遭到重創之後,普丁及其虛弱的政權被俄羅斯人或者其他族裔民眾從內部顛覆。殖民地總是虛弱的,虛弱的國家沒有資格充當好戰的帝國。一旦這樣的國家失敗,就有可能發生騷亂、政變、戰爭。」

「屆時,中國將面臨痛苦抉擇:要麼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殖民地衰亡,要麼付出高昂代價去苦苦支撐這個殖民地。由此產生的混亂將會讓俄羅斯明白:它永遠不會再成為一個帝國。而中國也會認識到:不值得為了擁有這樣一個狂妄的殖民地而去招惹那麼多的麻煩。」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