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 權力、利益與原則

2022年6月9日

《南德意志報》刊評指出,中國嚴苛的防疫策略表明,北京已經不再以實用主義和經濟發展作為最高準則,而是讓一切服務於習近平的權力。《每日鏡報》刊發了德國前副總理的客席評論,呼籲歐盟在面對中國時應當展現靈活性,從而更好地保護自己的政治與經濟利益。

China Wuhan | Coronavirus | Xi Jinping, Präsident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Photoshot

 (德國之聲中文網) 慕尼黑出版的《南德意志報》以"一切只為了權力"為題,刊文點評了中國的新冠防疫政策。作者指出,嚴苛、容不得批評的"動態清零策略",也體現出當今無孔不入的社會監控;中國為了防疫,已經放棄了曾經引以為傲的靈活、適度原則,而這一切都是為了一個目標。

"中國堅守嚴格防疫措施,並非不可理喻。假如中國政府放任病毒在特大城市傳播,就會面臨數十萬人喪生的風險。不過,北京當局如此強硬地打壓批評聲音,則有著另外理由:造成當今困境的,正是中國政府。"

"現在扮演核心角色的並非科學依據,而是最高領導人的傲慢。他試圖管住一個不可能被封住的病毒,正體現了這種蠻橫。……封城措施,也讓人認清了一個在上海一直被忽視的事實:中共對社會的管控已經重新全面化。民眾再一次被少數人的專橫所左右,後者完全不受人民的監督。"

文章接著指出,中國的疫苗接種戰略也存在著很多問題:遲遲不引入效果更好的mRNA疫苗、老年人疫苗接種率極低。"現在的問題並非是:北京是否會轉變其防疫策略?而是:北京會在多久後轉變防疫策略?中國的科學界必須只為黨服務。一切違背習近平指示的內容都會遭審查刪除。對防疫策略的抗爭行為會遭到暴力鎮壓,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民眾因為防疫措施而被推到了經濟崩潰的邊緣。"

"這揭示了中國的根本性變化:此前,中國政府將經濟發展視作執政合法性的根基,長期以來,實用主義就是中國的最高信仰,也是國際投資者可以信賴的準則。但現在,許多人長期以來不願承認的事實變得清晰起來:當今中國的一切只服從於一個目標----習近平保住權力。"

歐盟究竟需要怎樣的新對華戰略圖片來源: Rainer Unkel/IMAGO

德國前副總理嘉布瑞爾(Sigmar Gabriel)與科隆德國經濟研究所(IW Köln)所長許特( Michael Hüther)在柏林出版的《每日鏡報》上聯合撰寫了一篇客席評論,分析了歐盟究竟需要怎樣的新對華戰略。文章以"探尋國際新秩序"為題指出,歐盟應當適度展現靈活性。

"在和中國打交道時,德國以及歐洲不應該太放鬆。我們一方面在提升自身經濟的韌性,在東亞地區尋求多樣化戰略,但是另一方面,脫鉤中國並不符合歐洲的政治利益以及經濟利益。因此,我們應該盡一切努力來探索將來合作的空間,尤其應該測試:中國的新全球化戰略到底有多全面?"

"儘管德中兩國在文化和歷史傳統方面多有不同,但是兩國都依然融入於國際分工體系與全球產業鏈之中。這應該能成為反對排擠、邊緣化的充分理由。"

"近年來,美中兩國一直在重新調整雙邊關係。在人權、台灣、南海問題上,他們相互對抗。在創新、科技領域,他們相互競爭。在面對疫情、氣候、核軍備控制等全球性挑戰時,他們則相互合作。目前,美中兩國還沒有找到對抗、競爭、合作的恰當平衡點,但是拜登與習近平已經在尋找平衡點的路上。"

"對於歐中關係而言,雙方最好能結束相互加碼制裁的惡性循環。這種局面已經導致了《歐中投資協議》的審批受阻。其實,該協議中的有些條款,完全可以在協議本身通過前就拿出來單獨審批生效,就像歐盟與加拿大自貿協定談判進程中所做的那樣。這不僅僅事關經貿政策,也攸關各界對經濟與政治進程的信心。"

"全新的政治進程符合歐中雙方的利益。無論是氣候危機、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恐怖主義、還是戰爭,當今沒有任何一種全球性挑戰能夠在沒有中國的情況下進行應對,更不用說在對抗中國的情形下。"

"如果歐盟想尋求現實的、不會對合作夥伴要求過高的解決方案,布魯塞爾在貿易協定的標準方面就應當展現出更大的靈活性。假如歐盟的高標準嚴要求在現實的經濟以及產業政策中表現糟糕,那麼它對歐盟本身也不會有太大益處。"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