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新蘇黎世報》發表評論稱,2022年本應成為習近平成功的一年,先是成功舉辦冬季奧運會,接下來宣佈戰勝新冠疫情,最後在秋季黨代會上獲得終身統治地位。然後事與願違,11月底,中國多個大中城市出現了反對北京防疫政策的示威集會,甚至有人高喊要求習近平下台的口號。這篇題為《中國的防疫亂象對西方並非好事》的評論寫道:
"習近平顯然打錯了算盤。疫情初期,執行嚴苛的清零政策似乎也無可厚非。但疫苗問世以及奧密克戎開始快速傳播之後,再實行'清零政策'就完全是一種瘋狂行為了。而習近平仍長期堅持所謂的清零戰略,也恰恰暴露了專制政權的弊端:即專制者永遠是正確的。現在習近平必須要放寬其防疫政策,並啟動大規模疫苗接種行動了。否則民眾對防疫政策的不滿將會演變成對專制政權的不滿。
西方也許會洋洋得意地說,我們早就知道,專制政權不會持久,因為它無視民意,也沒有三權分立的原則。對於中國出現的抗議呼聲以及日漸疲軟的國民經濟,也許會有人幸災樂禍。習近平對清零政策的長期堅持,以及對高科技企業的嚴厲整治,已經使中國經濟受到嚴重衝擊。習近平的干預手段直接波及到個人生活以及市場經濟。在習近平看來,很多企業已經過於強大,過於西方化,同共產黨格格不入。
但畢竟中國過於重要,以至於不應該期望它早日垮台。中國形勢欠佳時,整個世界經濟都會受到衝擊,疫情期間全球出現的供應緊張就足以說明這一點。中國同歐盟和美國的貿易額每年都超過一兆美元。對於西方而言,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加強供應鏈和市場的多樣化,固然是件好事。美國目前正在努力阻遏中國繼續分享西方的先進技術並從中獲益,但這不是在短期內能夠做到的,也不應該在短期內做到。"
評論指出,89年天安門民主運動被鎮壓之後,中共同民眾達成了這樣的默契:中共向民眾承諾發展經濟,以換取民眾遠離政治,從而使中共的統治地位得到了保障。
"現在習近平開始對這種默契產生了動搖。習上台以後一直在推動中國經濟的獨立自主,他要擺脫中國經濟同西方千絲萬縷的聯繫,即使為此付出慘痛代價也在所不惜。習近平在鋌而走險,如果讓民眾擁有更美好未來的承諾不能兌現,中國人會做出怎樣的反應呢?
而西方則會遇到另一個問題:如果習近平不再將發展經濟作為首要施政目標,那他的施政重點又會是什麼呢?加強監控和打壓?煽動民族主義?帶領14億人民同台灣開戰?迄今為止,統一祖國的計劃是建立在經濟合作基礎之上的。今後還會繼續這樣嗎?"
抗議清零席捲中國各地 影片集錦一次看清
儘管有跡象顯示,中國政府正在逐步調整和放寬防疫限制,但專家們普遍認為,中國經濟將很難在短期內恢復活力。《商報》寫道:
"德意志銀行的專家們認為,在(繼續放寬防疫政策的)前提下,中國經濟將會在2023年實現4.5%的增長。法國投資銀行Natixis的經濟學家 Alicia Garcia Herrero則認為,'清零戰略'並不是阻遏中國經濟發展的唯一因素。她對《金融時報》表示,阻遏中國經濟發展的其他因素目前依然存在,其中包括房地產危機,人口老齡化以及不斷下降中的生產效率。上述因素都會繼續對中國經濟前景產生負面影響。
過去幾個月以來,中國的消費支出一直維持在極低的水準。官方公佈的11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甚至低於預期:無論是工業PMI,還是服務業PMI均低於標誌著經濟蕭條的警戒值50。今年十月,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柱出口也同比下降了0.3%。周三,中國海關將發布十一月外貿數據,專家們普遍認為,十一月出口的下降幅度會更大,同比減少了3.5%。"
儘管動態清零的政策並未實際放鬆,中國各地的新冠感染數字仍繼續增加。對經濟和社會民生難以維系的擔心在擴大,官方的抗疫措施面對越來越多的質疑和零星反抗。
圖片來源: Mark R. Cristino/EPA-EFE 「20條」推出後,一些地方開始調整管控措施。河北省石家莊率先宣佈取消全員強制核酸檢測,開始關閉一些常態化檢測點,進出公共場所和搭乘公共交通也不再查驗核酸。但幾天之後,關閉的一些免費核酸點又恢復運行,一周後甚至再度啟動全員核酸檢測。其它一些城市也出現令人無所適從的政策反復。人們對松綁的期待再度落空。此前中共二十大上強調的依然是堅持「動態清零」、「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既有防疫路線。
圖片來源: Thomas Peter/REUTERS今年上海、成都等大都市封城的慘痛經歷令人記憶猶新。10月中,中國國家衛健委表示未來要盡量避免為防疫實施「全域」封控。地方政府取而代之的說法包括 「靜態管理」、「閉環管理」、「全域靜默」、「非必要不外出」等。而一旦出現感染,社區、樓宇仍會被封控,居民無法正常生活工作,緊急情況下甚至曾釀成人道悲劇。
圖片來源: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不要核酸要吃飯,不要封控要自由,不要謊言要尊嚴,不要文革要改革,不要領袖要選票,不做奴才做公民","罷課罷工罷免獨裁國賊習近平"——中共20大開幕前夕,一名彭姓男子在北京四通橋掛出上述標語後被捕。事件引起國際關注,之後中國多個城市公廁等隱蔽公共場所出現抄寫口號,海外中國留學生也以公開集會、張貼海報發放傳單等多種方式呼應這一抗議行動。在響應者看來,過度防疫管控是獨裁專制的一種表現方式。
圖片來源: Noel Celis/AFP/Getty Images在全球最大的iPhone製造廠鄭州富士康,10月下旬,因防疫隔離帶來的混亂,大批工人在恐慌下逃離廠區(圖),甚至徒步返鄉,造成生產停頓。蘋果公司本月已降低了對iPhone14出貨量的預測。此後有中國媒體報導,為維持生產,河南省一些地方政府只好動員退役軍人和基層幹部到鄭州富士康工廠工作。
圖片來源: Hangpai Xingyang/AP/picture alliance不僅大公司,大量涉及居民生計的小企業和餐飲、娛樂、旅遊等服務行業也瀕臨困境。10月份的一系列經濟數據低於原本已保守的預期。出口下滑,新的銀行放貸驟減,房地產市場的進一步低迷。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計為3%,無法實現5.5%的目標。青年人口失業率高達20%。
圖片來源: JADE GAO/AFP/Getty Images今年4月以來中國各地大中城市實施"常態化核酸檢測",可謂勞民傷財,耗費了龐大的醫療和財政資源。一些地方政府明顯已無力承擔這一無底洞般的巨大開支,開始變免費為自費。9月以來,貴州、四川、甘肅和廣東的一些地區已宣佈對常態化核酸檢測收費。另一些城市減少了檢測網點。由於進入一些公共場所和搭乘公共交通時需要核酸陰性證明和健康碼綠碼,意味著民眾要花費額外的時間和財力。
圖片來源: Koki Kataoka/Yomiuri Shimbu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11月11日,中國官方公佈了進一步改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20條措施」,包括縮短隔離時間、不再追蹤「次密接」、取消中風險區、取消入境航班熔斷等。此舉被解讀為放鬆防疫的訊號,一度引起股市高漲。但防控措施放鬆的時間表和調整的標準仍不得而知。香港大學醫學院病毒學家金冬雁對德國之聲表示,新的措施「並不是要真的放開,不是要取消動態清零,而是把已經證明無效的一些措施刪掉」。
圖片來源: Mark R. Cristino/EPA-EFE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