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 華為——特魯多的兩難抉擇

達揚(摘編)
2018年12月11日

就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是否可以保釋的法庭審理,周一仍未能做出裁決。與此同時,華為事件帶給加拿大的外交難題則引起了德語報章的關注。

Belgien Nato-Gipfel
華為 - 特魯多的兩難抉擇圖片來源: Reuters/R. Krause

(德國之聲中文網)上周六,中國召見加拿大駐華大使,要求加拿大立即釋放孟晚舟,否則將面臨"嚴重後果"。究竟是怎樣的"嚴重後果",目前尚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原本就不盡人意的中加關係將更趨複雜化。柏林出版的《每日鏡報》以"特魯多的兩難抉擇"為題,分析了加拿大當前所面臨的外交僵局。文章寫道: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本想改善對華關係。但他又不得不滿足美方逮捕孟晚舟的要求。因為雙方簽署的引渡條約規定了兩國在這一領域合作的義務。是否向美國遞解孟晚舟最終將由加拿大司法部長定奪。最遲在這一時刻,特魯多將面臨抉擇:中國或美國,哪一個國家對他更為重要?"

即便孟晚舟獲得假釋,仍需面對曠日持久的引渡官司。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empics/Canadian Press/J. Wolsak

溫哥華一家法庭目前正在就孟晚舟是否可獲假釋進行審理。一旦孟得以取保候審,那麼她就不得不在溫哥華長期等待引渡審理的結果。文章接著寫道:

"加中關係有可能會陷入一個新的低谷。雙方在包括人權在內的諸多問題上的分歧由來已久。此外,一年前特魯多同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嘗試最終也以失敗告終。今年五月,渥太華政府拒絕了中資收購加拿大建築企業Aecon的計劃,理由是擔心中國從事工業間諜活動。

就華為問題所展開的一系列討論也同對間諜行為的擔憂有關。美國人指責華為對國家安全構成了威脅,他們聲稱中國借助華為技術偷竊美國企業和政府部門的訊息。基於這一理由,美國下令禁止在敏感領域採用華為技術。截至目前為止,澳洲和新西蘭也採取了同樣的步驟。"

文章稱,美國也同樣要求加拿大方面限制使用華為技術,而隨著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相關的討論也變得更為敏感。文章最後指出:"在加拿大,引渡審理一般會耗時6到12個月,甚至更長。當年圍繞德國軍火說客卡爾海因茨‧施萊博爾(Karlheinz Schreiber)的引渡程序整整持續了十年之久。"

美國指控華為涉嫌間諜行為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Ng Han Guan

中國官方就孟晚舟被捕一事,對加拿大和美國發出強烈抗議的同時,社群網站裡相關的討論也越來越充滿火藥味。《南德意志報》以《中國對加拿大發出嚴正警告》為題,介紹了中國國內的反應。文章寫道:

"華為本次遭遇打擊,在中國引起了極大的震動。來自民族主義陣營的網民開始呼籲抵制美國產品。

一位知名作家甚至要求逮捕外國經理人員作為回應。過去幾年來,北京對於抵制外國影響的舉動樂觀其成,因為這不僅可以作為對內政不滿情緒的一個排洩渠道,同時又能為本國的專制體系提供合理性。不過,當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到一定程度時,當局也會採取審查措施,以避免出現嚴厲制裁外國企業的呼聲。畢竟中國還離不開外國企業帶來的技術。

隨著貿易爭端的延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一些高層黨員認為,正是習近平擴張性極強的外交和工業政策引發了當前同美國的貿易爭端。而這場貿易爭端將影響中國的經濟發展,並給中國的崛起增加難度。有鑑於此,孟晚舟事件儘管極具挑釁意味,但中國仍會努力同美方尋求解決方案。"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