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一卷廁紙引發的「戰爭」
2017年3月2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在公民教育活動中,偷衞生紙算是老生常態。這個話題存在的年頭,至少和中國公共廁所提供免費衞生紙一樣久,也就是大約10年前,在北京奧運前的2007年,一些地方一下子打破了北京人和遊客自己帶紙上廁所這個古老的傳統",《南德意志報》周二(3月21日)一篇題為"廁紙之戰"的文章在開頭這樣寫道。
文章提到,多年來,人們偷公廁衞生紙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本月初,北京晚報的記者帶著隱藏攝影頭在公廁外蹲點,他們觀察到"有人冷靜地從捲筒裡拽出多達10米的衞生紙,有人為此排長隊、甚至還為此帶來大包裝贓物(手紙),一名婦女在半小時內來了三次"。文章表示,如果北京晚報的報導屬實,那麼這些人都是住在附近的退休居民--"像一些報紙所寫的,這是把公共財產等同於'公家'財產的一代"。
"擔憂聲頗為響亮。對於'民族悲劇'(微博用戶語),也就是缺乏公共意識的公開道德教育,城市管理部門展開新運動,稱公廁體現著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水準,並提出即將到來的公廁之戰的口號是:'文明如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張手紙做起!'"
文章隨後寫道,除了精神文明教育外,"老大哥"也要對公廁進行監管--在天壇公園公廁試點安裝"人臉識別廁紙機"。誰要取手紙,先要站在攝影頭前接受人臉識別,然後能獲得剛好60釐米的衞生紙,被識別的臉在未來9分鐘內無法再次取紙。
"不過以上都只是理論。在實踐中,一些'人臉識別廁紙機'在使用第一天就出了問題;另一些在識別人臉時需要的時間不是承諾的'幾秒鐘',而是超過一分鐘,某報紙寫道,這對於一些內急的人,格外令人抓狂。"
文章在最後寫道,人們針對這些新機器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一位QQ網友嘆息道:"一個小細節打敗了一個民族。"天壇公園的一名管理者對《北京晚報》表示,"人臉識別廁紙機"將試行兩周,不過有一點已經確定:免費的衞生紙不會取消,"這事關人性"。
《世界報》一篇題為"小熊維尼也具有政治性"的文章在開頭這樣寫道:"目前,中國博主們一次又一次在網上貼出一個當代德國童話,北京審查者則一次又一次將其刪除。童話作者是德國作家Monika Feth,講述的是一個權力比國王或者皇帝還要大的總統。"
"在童話中,這位總統死後,總統一職被他的繼任買下,並從那時起成為了暴君:他禁止所有顏色,然而當天上出現彩虹時,這位獨裁者無能為力了。最終他不僅要重新允許使用各種顏色,也要允許民眾自己選出新總統。"
這個20年前的寓言故事2012年在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如今被人貼在了網上,並寫道,這個故事至今在遙遠東方仍在繼續。而起因則是中國當侷限制外國兒童書的進口和出版一事。
文章寫道,限制外國兒童書"不僅事關市場重組","也涉及到北京要統治兒童書市場的政治考量"。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書商對《世界報》說,中國出版社領導層在今年一月的北京圖書訂貨會上得到口頭通知,暫停外國童書的進口與許可業務,這讓人措手不及。即便那些已經翻譯好、獲得了ISBN(國際標準書號)的書籍也被喊停了。因為除了ISBN外,在中國出版書籍還需要CIP(圖書在版編目)數據核字,而所有外國童書目前都無法得到新的CIP。
"這讓那些有著上百個圖書項目等待上馬的出版社們非常忐忑不安。而同樣不安的還有外國出版商、特別是德國出版商。……因為他們至今沒有得到當局的一個官方解釋。"
文章隨後寫道,不過,"北京目前似乎又開始打圓場。"《環球時報》寫道,一切只是為了促進本土少年兒童文學發展,並稱兒童書是意識形態色彩比較淡的領域,政治元素、歷史元素、宗教元素往往都不太多。
"在北京甜水園圖書批發市場,一切業務'一如既往'。老闆鐘楊軍(音)表示,聽說了限制外國童書一事,但肯定地說,這不針對內容,而是給中國兒童書籍提供更公平的市場機會。但即便在他自己的店裡,三分之二的兒童書都是譯作,來自美國、德國、法國、英國。"
"他80%的顧客也只想買外國作品。如今還選擇中國傳統兒童書的,只有那些給孫輩選書的爺爺、奶奶們了。"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