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文山(摘編)2016年4月5日

周二的德語報刊,關注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本周發布的一份有關新興工業國對全球經濟影響力的報告,其中涉及中國的部分尤為引人注目。

China brokerage house in Peking
圖片來源: Reuters/K. Kyung-Hoon

(德國之聲中文網)《南德意志報》的文章指出,中國經濟降溫,全世界都能感受到其影響。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新報告顯示,新興工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金融依存度非常高。

"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時,新興國家的市場波動對西方而言就好比遙遠天邊的雷雨雲,發達國家所能聽見的不過是幾聲悶雷而已。……如今,時代變了。去年8月底、今年1月,中國股市暴跌時,衝擊波傳遍整個世界,以至於強勢的美聯準都覺得有必要調整策略。美聯準主席耶倫(Janet Yellen)解釋說,這是因為'外國的'經濟形勢不穩定。她指的就是中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一項針對新興國家與發達工業國之間經濟依存度的調研中發現,過去20年間,新興國家金融市場的發展,對發達工業國的影響力迅猛增長;發達工業國股市及匯率市場的波動,大約有1/3都能歸因於新興國家的市場動向。

文章接著指出,造成這一趨勢的,主要有兩方面原因:"2000年之後,中國、印度、俄羅斯、印尼、巴西、南非等新興大國的經濟政治意義顯著增長。過去15年間,全球經濟增長的一半都來自於這些國家。全球商品及服務總產值中,現在有38%來源於這些經濟體。發達國家與新興國家之間的貿易規模,現在已經超過了發達國家之間的規模。新興國家早已不僅是重要的原材料供應方以及銷售市場,而是全球供應鏈的一部分。"

"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除了貿易,全球金融聯繫也變得愈發緊密。就在2005年與2013年之間,西方國家銀行在新興國家開展的業務量增長了一倍。現在,信貸、直接投資、資本項投資等跨境業務額已經達到了300兆美元。"

從左至右: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元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

《法蘭克福匯報》的文章,則尤其關注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調研中有關中國的部分。該報駐上海記者指出,中國經濟對全球的影響劇增,不僅僅是因為日益增大的經濟體量,還和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有關。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中指出,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是巨大的,將來還會更大;全球經濟受中國不景氣的拖累的可能性,在今後幾年還可能會顯著增加。"

"除了巨大的經濟規模、國際化的人民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指出,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越來越多,也是中國經濟影響力上升的原因。以在紐約證交所上市的電商巨頭阿里巴巴为例:該公司的4/5的業務都在中國進行。如果中國的失業率上升、薪水收入下降,阿里巴巴的客戶在網上購物的訂單數就可能減少;這就會導致阿里巴巴的股價下跌,進而可能影響在紐約交易所的市值。"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因此要求中國經濟戰略更加透明。恰恰在這一方面,威權的共產黨政權在過去一年間展露了其缺陷。政治分析人士認為,即便是在經濟政策領域,更高的透明度也是與中國政府追求全面掌控之邏輯不相容的。如果這些分析人士的觀點正確,那對全球經濟可不是什麼好消息。"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觀點或立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