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不是拜登的應聲蟲!
2021年6月19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拜登上任後的首次歐洲行引起了柏林出版《日報》(TAZ)的關注。該報駐日內瓦記者Andreas Zumach表示:「美國回來了,經歷了4年川普政府的歐洲對此感到欣慰。然而,美國和歐洲依然不願面對的現實是中國也回來。在過去的200年的時間裡,跨大西洋國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全球的命運和發展,中國希望重新拾起鴉片戰爭之前所扮演的世界大國的角色。「
文章說,G7峰會公報中指責中國發展核武裝備,對非洲和亞洲國家施加經濟影響使這些國家產生依賴,而這些是西方國家在過去200年甚至更長時間裡也曾做或者部分仍在做的事情。「與中國就北京違反1948年簽訂的普遍有效的世界人權宣言進行批判性討論,確實非常重要和必要。但拜登在日內瓦新聞發布會上對普丁政府侵犯人權的行為採取的自以為是的做法只會起到反作用。」
作者Eric Bonse評價道,這次G7好像召開了兩個峰會:「拜登在G7峰會上表明了自己的立場,並宣佈中國是新的對手。歐洲人勉強同意,以推進一些優先事項,比如氣候行動、疫情後重建和貿易往來。可偏偏美國並沒有在貿易上做出讓步。在氣候問題也沒有任何重大進展,歐洲實際上沒有取得多少成果。」
這篇題為「艱難,但友好「(Hart, aber freundlich)的文章接著寫道,不過G7峰會上,不是所有的人都附和拜登對中國的態度:」 法國總統馬克宏不無諷刺地指出,中國不在大西洋國家的地圖上面,以此暗指拜登重建大西洋聯盟的主張。德國總理梅克爾強調了對話的重要性,她說,在未來依然還必須繼續和中國的對話。」
電動汽車產業在中國發展勢頭強勁,現今不少中國電動汽車瞄準歐洲市場,但是歐洲人會願意選擇中國電動汽車嗎?德國《經濟周刊》(WirtschaftsWoche)委託民意調查機構YouGov進行了一項調查。該媒體本周六公佈了調查結果:「YouGov在德國對逾2000多人進行問卷調查,詢問了他們對中國汽車的態度。27%的德國人可以想像購買中國汽車,有25%的人表示拒絕。33%的人斷然表示不會買中國汽車。」
從年齡上來看,18至24歲的年輕群體對中國汽車尤其持開放態度,大約有38%不排斥買中國汽車,相較起來,年紀超過55歲的年齡段這個比例只有24%。
標題為「來自中國的漂亮電動車?這並非是寶馬、賓士和大眾汽車車主的選擇」(Ein schönes E-Auto aus China? Nicht für BMW-, Mercedes- und VW-Fahrer)的文章說,中國的製造商在歐洲的公關宣傳得加把勁,調查發現,即使是中國知名的、希望拓展到歐洲的品牌,比如吉利、NIO蔚來、名上汽MG名爵、小鵬汽車或愛馳Aiways電動車,69%的德國人也從未聽說過這些品牌,其中相對有些知名度的品牌是吉利(8%聽說過)、蔚來(7%)和MG名爵(5%)。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德國人認為,中國電動汽車在品質上不會比德國製造的汽車差:「33%的受訪者持這種觀點。48%的人持相反意見。在德國汽車品牌的車主中,對中國技術的懷疑態度更為明顯。65%的賓士車主和58%的大眾車主認為,中國汽車製造商不能與德國製造商相提並論。「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