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不要被假象矇蔽雙眼

文山 摘編
2018年5月19日

中美貿易爭端出現了緩和的跡象,這究竟應該歸功於誰?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又是否會讓歐洲與中國互相接近?周末的德語媒體,探討了這些話題。

ZTE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Imaginechina/Dycj

(德國之聲中文網) 烏爾姆出版的《西南新聞報》周六以"寧可先予以重擊"為題,刊發評論指出,中美之間貿易爭端有所緩和,也許只是川普遇上了好運氣。

"中國政府現在不再堅持對美國的部分農產品進行懲罰性關稅威脅,這是一件好事。川普总統對鋼鋁產品加徵關稅,引發了貿易爭端。不過這場爭端目前還沒有演變成危害全球經濟的貿易戰。"

"美中雙方矛盾緩和的背景是,川普总統幾天前也作出了一個值得歡迎、且不尋常的決定:他出乎意料地表示要取消對中國中興集團的巨額制裁。這很有可能是因為他意識到之前忽略了制裁的後果:中興會有破產的危險,而這會對美國供應商造成巨大損失。"

"因此,這個所謂的好消息無法掩蓋這樣一個事實:川普的貿易政策就像他的其他政策一樣,強硬而充滿威脅,但是卻沒有深思熟慮。一旦其政策的後果開始顯現,川普就開始收回成命。"

"有時,這甚至還能導致更好的結果。這是因為,明確追尋自身利益的做法能體現出政策的強硬性,從而達成更有利的妥協方案。然而,川普究竟是否貫徹這樣的談判策略,非常值得懷疑。他寧願先予以對方重擊,然後再觀察事態的進展。這種做法的結果,並不總是會像現在這般好。"

壓力之下,德國以及歐盟應該往哪裡走?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M. Schreiber

《漢堡晚報》以"臨時的夥伴"為題,注意到梅克爾即將在下周訪問中國。文章指出,本周五,梅克爾突訪俄羅斯,與普丁總統舉行會晤,下周她還要會晤習近平,這背後的原因是川普退出伊朗核協議後,歐洲需要尋找新的合作夥伴,以穩定中東局勢。

"川普实現了所有前任美國總統沒有實現的成就:從根基上撼動美歐關係。基於民主價值、自由貿易、恪守國際法的西方傳統共同體已經不復存在。川普就是一個破壞者,竭力破壞前任總統歐巴馬的政治成果,這點在退出伊朗核協議一事上體現得尤其明顯。而美國威脅要對那些繼續與伊朗做生意的歐洲企業進行制裁,更是體現了美國人前所未有的對抗意願。"

"川普对自由主義國際貿易秩序發起的保護主義攻擊也和這一切有著緊密關聯。華盛頓的好鬥,推動梅克爾轉向了東方。本周是去俄羅斯會晤普丁,下周她就要去中國會晤習近平。德國與中國也在伊朗問題上有著許多共同立場,兩國之間也有著大量經濟合作。但是,德國不應被假象所矇蔽。不論與中國,還是與俄羅斯,德國近期都不會尋求更深層次的戰略夥伴關係。畢竟在許多問題上,互相之間的立場差異太大。"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